天安字典

《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

时间: 2025-04-26 05:28:29

诗句

双屐参差锡杖斜,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似指前溪无数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29

原文展示

双屐参差锡杖斜,
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
似指前溪无数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脚踏着不整齐的木屐,手持斜靠的锡杖,穿着交膝的衲衣,仰望着天花。诗中提到他注视着面前的人,询问他们对修行的理解,似乎是在指向前方溪水中的无数沙粒,象征着无尽的修行之路和智慧。

注释

  • 双屐:指两只木屐,形态不一。
  • 锡杖:禅师常用的法器,象征着权威和智慧。
  • 衲衣:僧人所穿的衣服,代表修行的生活。
  • 天花:天花板,指寺庙的建筑。
  • 瞻容:注视着面前的人。
  • 悟问:领悟和询问,指修行的领悟。
  • 修持劫:修行的艰难时光。
  • 前溪无数沙:比喻修行的漫长和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55年,卒年不详。卢纶出身平民,早年丧父,生活艰辛。他的诗风多样,既有咏物抒情,又有政治讽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时期,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交织,禅宗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诗人可能在一次游历中,见到了嘉祥殿内的壁画和禅师的形象,因而感悟颇深,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卢纶的《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形象与哲思。诗中通过双屐、锡杖、衲衣等意象,传达出一种简朴而深邃的修行生活。诗句中的“瞻容悟问修持劫”,不仅反映了禅师对修行者的关切,也让人感受到修行的艰难与执着。

诗的最后一句“似指前溪无数沙”,用沙粒象征修行的无尽与微小,暗示着在浩瀚的修行道路上,每一步都是重要的。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智慧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屐参差锡杖斜:描绘出禅师的形象,双屐不整齐,暗示其随性而为,锡杖斜靠则表现出一种洒脱。
  • 衲衣交膝对天花:衲衣覆盖膝盖,象征着修行者的从容和专注,仰望天花则寓意一种向上的追求。
  • 瞻容悟问修持劫:禅师注视着来者,试图引导他们理解修行的艰难与重要性。
  • 似指前溪无数沙:用沙粒的无数,形象地表达了修行的繁杂与漫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无数沙比作修行的艰辛,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衲衣交膝”“锡杖斜”,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禅宗精神的核心——修行的艰难与智慧的追求,强调了每一步修行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在修行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屐:象征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 锡杖:代表着智慧与权威,禅师的身份象征。
  • 衲衣:体现出禅宗修行者的朴素与虔诚。
  • :象征修行的复杂与漫长,暗示着无数的可能性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瞻容悟问修持劫”的意思是: A. 注视着人们,询问他们的修行经历
    B. 指出修行的困难
    C. 讲述自己的修行过程
    D. 以上皆是

  2. “前溪无数沙”中的“沙”象征: A. 财富
    B. 修行的复杂性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与感慨。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体现了禅意。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纶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可以看到两者在表达修行与自然的关系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卢纶更关注于修行的艰难与智慧,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禅宗与中国文化》

相关查询

相见欢 怀陈蜕庵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贺新凉 今晨复咯血,右目尽肿,枕上戏作别君词,愿含笑读之,勿自伤也 贺新凉 四十初度 贺新凉·癸丑九月答黄申甫留别,用辛幼安寄陈同父原调并韵 贺新凉 戊辰五月十二日奉安先夫子夏承焘灵骨于千岛湖山墓地 贺新凉 其一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 贺新凉 贺新凉 送芾煌返蜀 贺新凉 其二 吊季彭自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街坊四邻 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游行 吮毫搦管 月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伟才 刺谒 言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屎蜣螂 九仞一篑 效死弗去 忘忧物 余思 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