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贺新凉·癸丑九月答黄申甫留别,用辛幼安寄陈同父原调并韵》

时间: 2025-05-10 05:53:57

诗句

此会君能说。

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

一卷农书题野老,恨未髯霜鬓雪。

叹末路、千钧一发。

破碎山河闲甲子,能几番、收泣谈风月。

送君去,秋萧瑟。

悲欢付与河梁别。

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

孤楫江心愁士雅,难肉中原白骨。

姑勿许、虞弦响绝。

五季沙陀存正朔,怅销沉、莫数铮铮铁。

且袖手,看天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3:57

原文展示:

此会君能说。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一卷农书题野老,恨未髯霜鬓雪。叹末路千钧一发。破碎山河闲甲子,能几番收泣谈风月。送君去,秋萧瑟。悲欢付与河梁别。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孤楫江心愁士雅,难肉中原白骨。姑勿许虞弦响绝。五季沙陀存正朔,怅销沉莫数铮铮铁。且袖手,看天裂。

白话文翻译:

在这次相会中,你能否说出你的心声?生死之间如同西山的孤竹与南阳的诸葛亮。手中握着一本农书,题上野老的名字,遗憾的是我还未长出霜白的胡须。叹息在这末路之际,犹如千钧一发,山河破碎,岁月闲度,几度能与人共谈风月?送别你,秋风萧瑟。悲欢离合都随河桥而去。远望苍茫,风掀起海浪,云层低沉,宇宙合拢。孤舟在江心,愁苦的士人,难以忍受中原的白骨。请不要让虞弦的音响绝。五季沙陀仍留存正朔,惆怅销沉,怎能数那铮铮的铁器?且袖手静观,看天崩裂。

注释:

  • 西山孤竹:西山的孤竹,暗指孤独的境地。
  • 南阳诸葛:指南阳的诸葛亮,象征智慧与谋略。
  • 农书:指农业书籍,表现作者对乡土的思念。
  • 髯霜鬓雪:形容年老的状态,暗示对时间流逝的遗憾。
  • 千钧一发:形容处境危险,危在旦夕。
  • 河梁别:河桥象征分别,悲欢离合随之而去。
  • 虞弦: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善于写诗,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写,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癸丑年九月,是作者对友人黄申甫的留别之作。正值秋季,诗人借秋萧瑟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历史人物和农事书籍,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本诗以辞藻华美、意境深远见长,展现了诗人在秋季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开头“此会君能说”,既是对友人的期望,也暗示了相会的珍贵。接着用“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引出历史人物,表达对智慧与孤独的感慨。诗中反复提及的“秋萧瑟”,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更是对人生脆弱的哲学思考。

“叹末路千钧一发”一句,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表现了深重的历史感与责任感。破碎的山河与闲暇的岁月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友人的不舍。

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感伤与哲理,融合了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魏元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会君能说:期待朋友能倾诉心声。
  • 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用孤竹与诸葛隐喻孤独与智慧。
  • 一卷农书题野老:表示对乡土文化的珍视。
  • 恨未髯霜鬓雪: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 叹末路千钧一发:对末路的感慨,形容危机四伏。
  • 送君去,秋萧瑟:送别友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 悲欢付与河梁别:与悲欢离合划清界限。
  • 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描绘苍茫的自然景象,象征宇宙的无常。
  • 孤楫江心愁士雅:孤舟在江心,表达士人的忧愁。
  • 难肉中原白骨:中原战乱,白骨累累,表现对战乱的厌恶。
  • 姑勿许虞弦响绝:希望音乐与情感的传递不要断绝。
  • 五季沙陀存正朔:对历史的珍视与对文化的延续。
  • 怅销沉莫数铮铮铁:对历史的无奈与惆怅。
  • 且袖手,看天裂:对未来的无能为力,静观其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竹”与“诸葛”。
  • 比喻:如“千钧一发”形容危险的境地。
  • 排比:反复提及的“秋萧瑟”,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文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忧虑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孤竹:象征孤独与坚守。
  • 南阳诸葛:象征智慧与历史担当。
  • 秋萧瑟:代表离别与时光流转。
  • 河梁:象征别离与悲欢。
  • 孤楫:象征孤独旅程中的士人。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轻松

  2. “千钧一发”是用来形容: A. 生活富裕 B. 危险的境地 C. 友谊的珍贵 D. 自然的美丽

  3. “送君去,秋萧瑟”中“秋萧瑟”表现了: A. 季节的变化 B. 送别的氛围 C. 自然的宁静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表达离别之情。
  • 《黄鹤楼》(崔颢)——以自然景象表达离愁。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本诗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勃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怀,而魏元戴则融合了历史感与文化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简介》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历史典故与诗词的关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夕次旧吴 饯郑安阳入蜀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 四月八日题七级 边夜有怀 过故宋 宿温城望军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斯在下 幕燕釜鱼 田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烟霏雨散 偃闭 包含铁的词语有哪些 破零三乱 卤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韦字旁的字 包含合的词语有哪些 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眉尖眼尾 硬菜 反哺之情 虚写 好吃好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