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饯郑安阳入蜀》

时间: 2025-05-04 15:02:02

诗句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02:02

原文展示:

饯郑安阳入蜀
作者:骆宾王 〔唐代〕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白话文翻译:

在彭山的山坂之外,城市的边缘很少有人居住。
这里的风俗是三巴地方的,人才却不是百里之外的那种。
我因前路艰难而感到忧伤,而你却在岔路口徘徊。
我在这遥远的烟霞中欣赏风景,岁月却在催促着我。
远远地分隔着凤求凰的野地,渐渐地转往龙的配偶之地。
留下的锦绣并非来自以前的城市,弹琴的地方也只是旧台。
剑门高耸如千仞,石路是五丁开凿的。
大海的客人乘着木筏渡过,仙童则驾着竹子归来。
我的灵魂将离开鹤去得很远,思绪却追随那断了的猿声哀鸣。
唯有那双凫的鞋,飞去又飞回来。

注释:

  • 彭山:今四川省彭州市。
  • 三巴:指今四川一带。
  • 百里材:形容人才的稀缺。
  • 畏途:对艰难的旅途感到恐惧。
  • 凤野龙媒:古代传说中凤凰与龙的象征,代表美好事物。
  • 剑门:剑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海客:指远道而来的客人。
  • 双凫舄:指一种水鸟的鞋,象征着归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88年-742年),字观光,号少游,唐代诗人,以骈文见长,才华横溢,尤以七言诗和古体诗闻名。其诗多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想象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骆宾王为朋友郑安阳送行之际。郑安阳将入蜀,骆宾王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饯郑安阳入蜀》是一首带有送别性质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友人前途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首联“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描绘了送别的地理背景,突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则表达了对地方风俗和人才匮乏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

在诗中,诗人用“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来表现对未来的忧虑和不确定,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迷茫。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又转向美好的回忆与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暗示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出送别的沉重与希望。最后“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以双凫的归来象征着友人的再会,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描绘彭山的景象,营造出送别的氛围。
  2.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反映地方风俗与人才的对比,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3.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表现对未来艰难旅途的恐惧与迷茫。
  4.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传达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5.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象征着美好的祝愿与追求。
  6.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怀念过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7.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描绘自然险峻,表现对友人前路的感叹。
  8.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描绘自然与超自然的结合,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9.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表现思念之情,寄托对友人的牵挂。
  10.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以双凫为象征,寄托着重聚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野”、“龙媒”比喻美好的理想。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岁月催”将时间具象化,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送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尊贵的理想。
  • 剑门:代表艰难险阻。
  • 双凫:象征归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骆宾王的《饯郑安阳入蜀》属于哪种体裁?

    • A. 词
    • B. 诗
    • C. 曲
    • D. 散文
  2. 诗中提到的“剑门”象征什么?

    • A. 美好希望
    • B. 艰难险阻
    • C. 归来
    • D. 乡愁
  3. “心赏风烟隔”中的“风烟”可以理解为?

    • A. 自然景色
    • B. 友人
    • C. 过去的回忆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加直接豪放,而骆宾王的《饯郑安阳入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情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唐诗的高超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仙诗友鹤吟 和文山先生 和尉衙落成赠阮梅仙 和王石涧儒免韵 和王德甫见寿二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千条万端 单人旁的字 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税检 糸字旁的字 费尽心机 自吹自擂 钻懒 随结尾的成语 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换景 人稠物穰 赞叹不置 革字旁的字 征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