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8
宋子失汝婴,苦将造物怪。
造物本无恶,尔责亦已隘。
且如工作器,宁复保存坏。
收泪切勿悲,他时多婿拜。
宋子失去了你的小女儿,感到苦恼,所以将责任归咎于造物者。
其实造物本无恶,责怪造物者也太狭隘。
就像制作器具,难道会保留破损?
止住眼泪切勿悲伤,未来还有很多机会拜见良缘。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强调人应对生活中的不幸保持宽容的态度。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兼工词,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某位朋友失去了小女儿后,他以诗歌形式安慰朋友,表达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试图引导朋友从悲痛中走出。
这首诗通过对失去小女儿的悲痛情感的反思,探讨了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诗人以“造物”作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强调人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开篇以“宋子失汝婴”直入主题,展现了失去的痛苦,接着通过“造物本无恶”的句子,将焦点转移到“责任”上,提醒人们不应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外在的“造物”。他接着用“且如工作器”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与损坏,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最后,诗人用“收泪切勿悲”的劝解,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与希望。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悲痛的回应,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的思想深度与情感的细腻。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接受与宽容,强调人们在面对失去与痛苦时应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失去与悲痛
b) 对自然的理解
c) 生活的哲学
答案: c
“工作器”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b) 比喻生活中的挫折
c) 描述制作过程
答案: b
诗人最后一句“他时多婿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c) 对失去的追忆
答案: b
梅尧臣与李白的诗作都在探讨人生与情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命运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体对情感的直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