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

时间: 2025-04-26 04:21:09

诗句

重持使者节,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

腊雪临关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壮汾晋,戎马说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9

原文展示

重持使者节,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
腊雪临关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壮汾晋,戎马说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再次把使者的节杖握在手中,准备北上太行山。
没有时间细细书写,请你们给我在塞外救助的军队。
朱色的华车到达了,黄绶的县官在迎接。
腊月的雪花飘落在关口,夜里的烽火照亮了边境。
这山川壮丽的汾晋之地,戎马之声传来的是幽并的故事。
这里的人才辈出,优秀的人士不容小觑。

注释

  • 使者节: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节杖,象征着权威和使命。
  • 太行行:指北上的行程,太行山为重要的山脉。
  • 螭头笔:古代的一种笔,形状如螭龙,未能使用来书写。
  • 来賙:来救助或施舍。
  • 朱轓:指红色的华美马车,代表高贵身份。
  • 腊雪:腊月的雪,指冬季的雪。
  • 宵烽:夜间的烽火,表示边塞的警报。
  • 汾晋:指汾河和晋地,表现出山川的壮丽。
  • 幽并:古代的幽州与并州,指北方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尧臣,宋代诗人,政治家。他以诗文著称,作品多表现豪壮与情感,常以山水和人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被任命为河东转运使之际,表达了他对即将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的思考,及对故土和人才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深思的诗,梅尧臣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李学士的期待与祝福。开篇的“重持使者节”表达了他对使者身份的重视,紧接着描绘出北上太行的壮阔旅程,渗透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责任感。诗中提及的“朱轓”和“黄绶”象征着官职与权威,展现了李学士即将迎来的荣耀与职责。

接下来的意象如“腊雪”和“宵烽”,则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与历史的厚重感,传达出边疆的严酷与不易。此外,最后两句“山川壮汾晋,其人不易轻”,更是深化了对人才的赞美,彰显了作者对未来人才的期待与信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学士的送行,更是对河东大地的情感寄托,传达了梅尧臣对国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持使者节:再次握住使者的权杖,表明他即将承担重任。
  2. 北上太行行:前往太行山,暗示旅程的艰辛。
  3. 未注螭头笔:未能及时书写文书,反映出急迫的心情。
  4. 来賙塞下兵:请求支援,显示出时局的紧迫。
  5. 朱轓邦伯至:朱色华车象征着高官的到来。
  6. 黄绶县官迎:县官前来迎接,显示出对使者的尊重。
  7. 腊雪临关密:腊月的雪落在关口,渲染了寒冷的气氛。
  8. 宵烽出堠明:夜间的警报灯明亮,象征警惕与紧张。
  9. 山川壮汾晋:描绘了壮丽的山川,衬托出地方的雄伟。
  10. 戎马说幽并:战马的声音传出,暗示着战事的频繁。
  11. 此地多才俊:说明这里人才辈出。
  12. 其人不易轻:强调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与不容小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如“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形成和谐的节奏。
  • 意象:通过“腊雪”、“宵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严寒与紧迫的氛围。
  • 比喻:如“重持使者节”比喻着责任的重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责任、使命与人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即将上任的李学士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使者节:象征着权威与责任。
  • 太行山:代表着艰难的旅程与挑战。
  • 朱轓、黄绶:高官的象征,彰显地位与荣光。
  • 腊雪、宵烽:表达了边境的严寒与危险。
  • 山川:象征祖国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
  • 才俊:人才的象征,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持使者节”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权杖
    C. 书信

  2. 诗的最后一句“其人不易轻”表达了什么?
    A. 轻视人才
    B. 重视人才
    C. 不关心人才

  3. “腊雪临关密”中“腊雪”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雪?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李学士河东转运》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但梅尧臣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描绘与历史感的营造,而王勃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志向。两者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留卢秦卿(一作司空曙诗) 闻吹杨叶者二首 送张光归吴 留别常著 登丹阳北楼(一作张继诗) 闻蝉寄友人(一作李端诗) 咸阳西楼别窦审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垆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舍本逐末 摘桃子 重床叠架 出旅 提手旁的字 银章 水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轩掖 肉眼凡胎 名重当时 桂玉之地 龠字旁的字 心奓体泰 韬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