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中寄友人》

时间: 2025-04-26 05:26:20

诗句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

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20

山中寄友人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原文展示: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
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中有很多裂缝的土地,我无力去耕种和桑蚕。
不是我生活拙劣,而是因为我忙于寻觅诗句。
破窗的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透过房屋侵入我的床上。
我的朋友应该会笑我,辛苦劳作却没有收获的光景。

注释:

  • 隙地: 裂缝的土地,指地势不平坦,难以耕作的地方。
  • 营生: 谋生,指生活的来源。
  • : 拙劣、笨拙,指能力不足。
  • 觅句: 寻找诗句,指诗人忙于创作。
  • : 遮蔽,指风吹得蜡烛的火焰摇曳不定。
  • 月侵床: 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床上,营造出夜晚的宁静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45年-约900年),字子美,号青原,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大概写于诗人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在山中生活的艰辛与对友人的思念。杜荀鹤在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选择隐居,追求清静的生活。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隐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开头以“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展现出隐居生活的困境,暗示着他的无奈与疲惫。接着,他强调自己并非生活能力差,而是因忙于创作诗句而无法谋生,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奈。

后两句通过“破窗风翳烛,穿屋月侵床”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似乎在提醒他孤身一人。最后一句“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则流露出一种自嘲和无奈,暗示着尽管他辛勤创作,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成果。

整首诗在写景中抒情,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又有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深山的艰难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耕种生活的无力感。
    • 第二联转到内心的挣扎,表明自己因追求诗句而放弃了传统的生计。
    • 第三联通过夜晚的景象,传达孤独感。
    • 最后一联则用轻松的语气自嘲,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幽默。
  • 修辞手法:

    • 对仗: “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中,“深山”与“耕桑”形成对仗,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 拟人: “月侵床”赋予月光以行动,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展现了在追求艺术创作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深山: 象征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艰辛。
  • 蜡烛: 代表着诗人追求光明与希望的努力。
  • 月光: 反映孤独夜晚的静谧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隙地”意指什么?

      • A. 很容易耕种的土地
      • B. 裂缝的土地
      • C. 丰收的田地
      • 正确答案: B
    2. 诗人因为什么而不能谋生?

      • A. 因为他不擅长
      • B. 因为他忙于创作
      • C. 因为他生病
      • 正确答案: 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朋友的感谢
      • B. 对自己辛勤劳作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绝望
      • 正确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比较杜荀鹤的隐居诗与王维的山水诗,可以看出杜荀鹤更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自然的壮美与心灵的宁静。两者在题材上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 过申州作 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二亲故 江州送李侍御归东洛 送崔拾遗出使江东 送卢评事东归(一作戴叔伦诗,题云送友人东归) 冬夜泊僧舍 忆故山 赠功成将 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戏 订义 以众暴寡 面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设熬 业字旁的字 目挑眉语 这畔 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簪脱舄 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吴均体 风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寸善片长 死生契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