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1
李生李生何所之,家山窣云胡不归。
兵戈到处弄性命,礼乐向人生是非。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也知不是男儿事,争奈时情贱布衣。
李生啊李生,你要去哪里呢?
家乡的山云朦胧,你为何不回去?
战乱四起,性命如草芥,
礼乐之道却在人间引发是非。
我宁愿和野猿同处荒林,
还愿与溪边的小鸟一起垂钓。
我也知道这不是男儿该做的事情,
但面对这时局,情势却让人无奈。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的现实。作者杜荀鹤亲历战乱,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礼乐”象征着当时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而“野猿”与“溪鸟”的意象则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渴望。
作者介绍:杜荀鹤(约850—933),字景纯,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写作的初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动乱的深切感受。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李生的询问,引入了对时局的思考。第一句和第二句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家乡的思念,带着浓厚的人情味。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兵戈”与“礼乐”的对比,彰显了战乱如何摧毁了人们的生活和理想,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社会画面。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下现实的无奈,虽心有壮志,但却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的情感层次分明,让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忧伤,也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朋友的问候,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社会动乱的深切关注。
诗词测试:
李生在诗中被称为谁?
诗中“兵戈”与“礼乐”形成了何种对比?
诗人对时局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