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王孙游》

时间: 2025-04-26 04:05:08

诗句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08

原文展示: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白话文翻译:

绿草如丝般蔓延,杂树上红花盛开。无论你是否归来,花香早已消散。

注释:

  • :蔓延,延伸的意思。
  • 如丝:形容草长得柔软细腻。
  • 杂树:指多种树木。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通常指春花。
  • :芳香,花香。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与惋惜的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花草的细腻观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谢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主要活动于南朝,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王孙游》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绿草和红花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头的“绿草蔓如丝”给人一种柔和而生机勃勃的感觉,似乎在描绘春天的美好。而“杂树红英发”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春意,仿佛花开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惆怅的情感。“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无论那位君子是否归来,花香已经消散,表明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诗人在此将个人的思念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逝去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展现了谢朓细腻的情感与出色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草蔓如丝”:描绘出春草的细腻与生机。
    • “杂树红英发”:展示出枝头繁花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无论君不归”:表达了对君子的思念,不管他是否会回归。
    • “君归芳已歇”:无论君子归来与否,花香已然散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绿草蔓如丝”用丝绸来形容绿草,生动形象。
    • 对仗:“杂树红英发”与“君归芳已歇”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绿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红英:代表着美丽与生命力。
  • 芳香: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草蔓如丝”中的“丝”指的是什么?
      • A) 草的颜色
      • B) 草的细腻
      • C) 草的高度
    2. 诗中提到的“杂树红英发”意指何种景象?
      • A) 树木凋零
      • B) 繁花似锦
      • C) 风吹草动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无奈

答案

  1. B) 草的细腻
  2. B) 繁花似锦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朓的《王孙游》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谢朓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亮表达孤独与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朓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 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 山中谒皇甫曾 杨子津送人 毗陵留别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作章八元诗) 江上送别 灵门寺赠灵一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杯中蛇影 包含姣的词语有哪些 挝耳揉腮 一箭之遥 诛求无厌 走字旁的字 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奚若 草蓐 八字旁的字 从徒 耂字旁的字 灯笼 犬字旁的字 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讨苦吃 四字头的字 迷浊 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