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别 / 山中送别》

时间: 2025-07-27 15:07:18

诗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07:18

送别 / 山中送别

作者: 王维 〔唐代〕
类型: 五言绝句

原文展示: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送别友人已结束,
日暮时分我关上了柴门。
明年春天青草将再次变绿,
而你这位王孙是否会回来呢?

注释:

  • 山中: 指诗人所处的山中环境,暗示了送别的氛围。
  • 相送: 送别的行为,表示朋友之间的深情。
  • : 结束、停止之意。
  • 日暮: 指黄昏时分,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 : 关上、掩盖。
  • 柴扉: 柴门,象征家庭的温暖和归属。
  • 春草: 春天的青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王孙: 这里可能指代高贵的子孙,亦有普遍指代朋友之意。
  • 归不归: 表达对友人回归与否的期许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体现了王维一贯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送别》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诗的开头“山中相送罢”便引出了送别的情境,伴随而来的是“日暮掩柴扉”,黄昏的意象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春草的绿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然而“王孙归不归”的疑问则突显了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与期望,带有浓厚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送别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过去的深切怀念,是王维诗风的真实体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中相送罢: 指送别的场景已结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日暮掩柴扉: 黄昏时分,关上门,象征着离别和孤独感。
    • 春草明年绿: 春天再来,生命重生,富有希望。
    • 王孙归不归: 对友人未来的归来充满疑惑,表达深切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 “日暮”和“春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凋零,后者象征生机。
    • 拟人: 春草的“明年绿”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象征: 柴门象征着家的温暖与归属感,春草象征着希望与再相聚的可能。
  •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友人间的情谊,流露出对离别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 山中环境象征隐逸与宁静。
  • 日暮: 代表时间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 春草: 生命的再生与希望的象征。
  • 柴扉: 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晚上

  2. “王孙归不归”中的“王孙”指什么?
    A. 诗人的儿子
    B. 高贵的子孙或朋友
    C. 一个神话人物
    D. 一位国王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 vs. 李白: 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更强调奔放与豪情。两位诗人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王维的《送别》则更显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唐代诗歌鉴赏》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fēi)。掩:关闭。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明年:一作“年年”。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相关查询

四园竹 题所绘丛筱次清真韵 四园竹 灯 四园竹 对雨用美成韵 四园竹·丛竹 四园竹 冼玉清琅玕馆修史图 四园竹 石竹 四园竹 秋怨 四园竹 日光中飘落的风竹 四园竹 四园竹 重午,与六禾出北郭,饮村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围追堵截 容盖 包含麝的词语有哪些 束桂 包含溢的词语有哪些 总里 穴宝盖的字 海誓山盟 百尺无枝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晨参暮礼 随人俯仰 血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使枪弄棒 月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