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48:12
宿建德江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把船停在烟雾缭绕的小洲上,傍晚时分,旅人的愁绪又增添了一层。四周的原野开阔,天空低沉,树木显得矮小,清澈的江水映出明亮的月亮,似乎更贴近人心。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香山,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宿建德江》写于孟浩然晚年,他在一次出游时,经过建德的江边,因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感慨而作。正值日暮,诗人在舟中体验到孤独和愁苦,结合自然景色,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宿建德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孤独感的深刻体会。首句“移舟泊烟渚”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水边小洲,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烟雾环绕的小洲,给人以神秘而清新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接下来的“日暮客愁新”则将诗人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日暮时分,游子远离故乡,心中自然生出愁苦,愁绪在这个时刻似乎愈加深重。这种情感与自然景色相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悲伤的氛围。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展现了大自然的宽广与诗人心灵的孤独。野外的开阔使得树木显得矮小,表达了一种苍凉的感觉。而最后一句“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明月高悬,似乎在安抚诗人的心灵,这种亲近感让人倍感温暖。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上则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典型特征,即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深刻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歌表达了游子在自然景色中产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移舟”指的是什么?
A. 将船移动到岸边
B. 离开船只
C. 在船上睡觉
“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A. 游子
B. 渔夫
C. 旅馆老板
诗中提到的“江清月近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安慰与亲近
C. 恐惧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则融合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两者虽同为山水田园诗,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偏向于宁静的享受,后者则是对孤独的深刻感悟。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