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时间: 2025-04-27 00:13:12

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12

原文展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下我问一个小童子,他说我的老师去采药了。只在这座山中,云雾弥漫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下:在松树下。
  • :询问。
  • 童子:年轻的小男孩,通常指童子军或学徒。
  • 言师:说我的老师。
  • 采药:采集药材。
  • 只在:只是在。
  • 此山中:在这座山里。
  • 云深:云雾很深。
  • 不知处:不知道在哪里。

典故解析:

  • 此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者的情景,反映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隐逸文化。在唐代,许多文人向往隐士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孤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贾岛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隐士生活,追求宁静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岛访求隐者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诗中隐者的道教思想与山林的自然景观交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展现了贾岛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通过“松下问童子”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寻觅与失落的情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询问一个童子,表现了他对隐者的渴望与期待。童子的回答“言师采药去”,既说明了隐者的生活方式,又暗示了隐者的隐秘与难以接触。

接下来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寻觅的主题。山中云雾弥漫,象征着难以捉摸的隐者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向往。这种对隐者的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探索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话与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隐逸生活的魅力与难以实现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下问童子:诗人主动在松树下寻找隐者,体现了他对隐者的向往。
  2. 言师采药去:童子回答,隐者去采药,暗示隐者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3. 只在此山中:说明隐者并未远离,暗藏于山中。
  4. 云深不知处:云雾缭绕,隐者的行踪变得神秘而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问童子”和“言师采药”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树、童子、云雾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隐逸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探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与坚韧,隐者的栖息之地。
  • 童子:象征纯真与无知,代表对隐者生活的简单理解。
  • :象征神秘与不可捉摸,隐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询问童子?

    • A. 村口
    • B. 松下
    • C. 河边
    • D. 山顶
  2. 童子说隐者去哪里了?

    • A. 游玩
    • B. 采药
    • C. 读书
    • D. 讲学
  3. 诗中的“云深”意指什么?

    • A. 落雨
    • B. 难以辨识的隐者
    • C. 高山
    • D. 日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贾岛更加强调隐者的神秘感,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的宁静美,两者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贾岛诗文集》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满江红(刘守解任) 满江红 元夜蓝署即事,呈韩瞻武孝廉、谦谷使君 满江红 将为邓尉看梅之行先寄吴中诸子叠前韵 满江红 其二 案《东白堂词选》题作「独夜」。 满江红 其九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四 满江红(听琴) 满江红 次韵寿雪涧兄 满江红·凤历更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霄白日 祲威盛容 母字旁的字 艺不压身 包含治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大吹法螺 沧浪老人 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剔抽禿刷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霍人 咏桑寓柳 二七大罢工 矛字旁的字 包含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