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闺怨》

时间: 2025-07-27 15:24:42

诗句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24:42

原文展示

王昌龄的《闺怨》原文如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闺阁中的年轻少妇并不知道愁苦,春天的日子里,她在翠绿的楼阁上精心打扮。忽然看到陌生的地方杨柳的色彩,心中不禁感到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闺中:指闺房,女子的住所。
  •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子。
  • 凝妆:精心化妆。
  • 翠楼:绿意盎然的楼阁,象征青春美丽。
  • 陌头:陌生的地方。
  • 杨柳色:指杨柳的绿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悔教:后悔让。

典故解析:

  • “封侯”指的是古代官位中的封爵,象征着追求功名与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古风,作品富有激情,常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闺怨》作于盛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王昌龄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功名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闺怨》是一首情感深邃的七言绝句,透过简单的四句诗,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思考。诗中描写了一位年轻少妇的内心世界,她在春日阳光下打扮自己,表面上似乎无忧无虑,但随着对杨柳的突然目光,她的内心却涌起了悔意。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令读者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忧伤。

诗的开头“闺中少妇不知愁”展现了诗人对少妇的描述,她的生活看似平静而美好。然而,随着“忽见陌头杨柳色”的描写,诗人引入了外部世界的色彩,使得少妇的内心产生了波动。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提醒了她生命的生机与美好,但同时也是对她丈夫追求功名的反思。

最后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少妇对丈夫追求功名的后悔,折射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复杂的人性思考,展现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中少妇不知愁”:描写少妇的生活状态,她身处闺房,表面无忧。
  • “春日凝妆上翠楼”:春天的日子,她在打扮自己,展现青春的美丽。
  • “忽见陌头杨柳色”:突然看到外面的春天,心中生出感慨。
  • “悔教夫婿觅封侯”:后悔丈夫追求功名,留恋眼前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少妇的无忧与后来的悔意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杨柳象征生命的希望与青春的美好。
  • 拟人:将春日和杨柳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心态,体现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闺中:象征女性的私密空间与生活状态。
  • 少妇:代表年轻的生命力与对生活的期待。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闺中少妇初时的状态是什么?

    • A. 悲伤
    • B. 无忧
    • C. 忧愁
    • D. 快乐
  2. 她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 A. 失去了青春
    • B. 丈夫追求功名
    • C. 离开家乡
    • D. 朋友的背叛
  3. 诗中出现的季节是什么?

    • A. 夏
    • B. 秋
    • C. 春
    • D. 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表现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但王昌龄更多地集中在女性的内心感受,而李商隐则探讨了离别与忧伤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评论与研究》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注释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凝妆:盛妆。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陌头:路边。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悔教:后悔让。

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相关查询

赋得佳人晓妆 过姑苏 浙竹 秋怀 其四 归至山居戏集古句 文游台歌① 偈三首 牡丹 娟峰 水调歌头 代寿朱子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颠蹶 比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密笈 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御耦 讙呶 投其所好 斤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彷徨歧途 矫首昂视 包含尊的成语 炎浊 包含幼的词语有哪些 识微见几 闭阁自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