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渡汉江》

时间: 2025-07-27 15:06:12

诗句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06:12

原文展示: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白话文翻译:

在岭外音信全无,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又度过了春天。
临近故乡,心中愈加怯懦,不敢向路过的人询问。

注释:

  • 岭外:指山岭之外,意指远方。
  • 音书:指音信和书信,这里指与故乡的联系。
  • 经冬复历春:经历了整个冬天又度过了春天,暗示漫长的思乡之苦。
  • 近乡情更怯:即快要回到故乡,心情却愈发害怕、紧张。
  • 不敢问来人:不敢向路过的人打听故乡的情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情感内涵反映了古代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复杂心情,常见于诗人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寿,号云洲,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和游子情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简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渡汉江》写于宋之问流亡期间。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故乡,经历漫长的旅途,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正是因为这种深情,才有了此诗的诞生。

诗歌鉴赏:

《渡汉江》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回归时的怯懦心情。首句“岭外音书断”,展现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断绝联系,给人一种孤独无依的感受。诗人通过“经冬复历春”的时间流逝,暗示了他在外漂泊的无奈与漫长。接下来的“近乡情更怯”,则是对即将归乡的复杂心情的揭示,既有期待又有惶恐,仿佛回归故土的路途并不平坦。最后一句“不敢问来人”,将这种怯懦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故乡现状的恐惧和无奈,生怕听到的不安消息。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分明,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外音书断:远方的音信全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助。
  2. 经冬复历春: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与春天,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3. 近乡情更怯:即将回到故乡,心中却愈加害怕,反映了复杂的情感。
  4. 不敢问来人:对路人的不敢询问,显示了对故乡现状的恐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经冬复历春”是一种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情感的对比:诗人通过即将回乡的期待与内心的惶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与归乡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外:象征遥远与孤独。
  • 音书:象征思念与联系的断绝。
  • 冬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经历的苦难。
  • :象征归属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岭外音书断”的意思是? A. 远方音信全无
    B. 近乡情怯
    C. 春暖花开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经冬复历春”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

  3.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对 / 错

答案:

  1. A
  2. 故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渡汉江》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直接,后者则通过复杂的心理描写表现情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均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情感内核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相关查询

点绛唇 梅 点绛唇 梨花 点绛唇·天上春来 点绛唇·寂寂珠帘 点绛唇·客梦初惊 点绛唇·古寺萧条 点绛唇·十载风霜 桃花曲 桃花曲 桃花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君何事 麦字旁的字 排挡 一言立信 石沉海底 丿字旁的字 明刑弼教 包含高的成语 锦席 姜维 包含峙的成语 龠字旁的字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棨信 坚贞不屈 包含废的成语 歹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