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4
四园竹 秋怨
作者: 高濂 〔明代〕
雨扶黄叶,夜半打空窗。
罗衾较冷,鹤焰知寒,蟋蟀依床。
萧瑟西风摇落,树枯山瘦,朝来减却秋光。
断人肠。有约梦迷巫峡,空怜雁出潇湘。
无那枕边醒耳,听彻沉沉玉漏长。
一宵难过,何况是,无日不思量。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凄凉与孤寂。雨水轻轻地打湿了黄色的树叶,夜里半夜时分,窗外空荡荡的。床上的罗衾(被子)显得格外寒冷,仿佛连白鹤也能感受到寒意,蟋蟀在床边鸣叫。西风萧瑟,树木枯萎,山峦也显得瘦弱,早晨的秋光愈加黯淡,令人心痛。思念的情感如断肠般难忍,梦中迷失在巫峡,空自怜惜雁阵飞出潇湘。醒来时无奈地听着时间的流逝,玉漏(滴水计时的器具)发出沉重的声响。夜晚难熬,更何况每一天都在思念。
高濂,明代诗人,其字希道,号白云山人,晚号梅溪居士。生于明世宗嘉靖年间,曾任职于官场。高濂以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独特,情感细腻。
《四园竹 秋怨》创作于秋季,正值高濂人生的某个孤独时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某个远方人的深切思念。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和心境交相辉映,情感更加深沉。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开头的“雨扶黄叶,夜半打空窗”便将读者带入一种阴雨绵绵的秋夜,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接着,罗衾的寒冷与蟋蟀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显露出诗人对温暖情感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萧瑟西风摇落,树枯山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界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梦迷巫峡,空怜雁出潇湘”不仅是对梦境的追忆,也是对远方人的思念。巫峡和潇湘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亲近之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渗透着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孤独感,情感真挚而深沉。诗歌的最后几句“无日不思量”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无尽的怀念与内心的苦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对孤独与思念的共鸣。
全诗围绕秋天的萧瑟与思念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思念之人的渴望,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情感脆弱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高濂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罗衾”指的是什么?
A. 被子
B. 衣服
C. 枕头
诗中“无日不思量”的意思是什么?
A. 每天都在思考
B. 每天都在工作
C. 每天都在旅行
高濂的《四园竹 秋怨》与杜甫的《秋夕》皆以秋天为主题,表达情感的孤独与思念。高濂的作品更加细腻,着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