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四园竹 罗岕坐新竹下作》

时间: 2025-05-23 13:17:53

诗句

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

和烟滴露,负日凌云,清节巑岏。

旧梢长,新箨解、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

忽惊看。

参差迸石穿篱,吹添碧玉千竿。

晚色斜侵书帙,响借鸣泉素影寒。

还试听,龙吟凤啸,空林月又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17:53

原文展示

四园竹 罗岕坐新竹下作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
和烟滴露,负日凌云,清节巑岏。
旧梢长,新箨解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
忽惊看。参差迸石穿篱,吹添碧玉千竿。
晚色斜侵书帙,响借鸣泉素影寒。
还试听,龙吟凤啸,空林月又团。

白话文翻译

诗人坐在新竹下,周围的竹林在幽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清翠。烟雾和露水交融,阳光倒映在云间,清风吹拂,竹林高耸入云。旧竹枝依然茂盛,新芽在东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一夜之间就恢复了山间的生机。忽然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竹子参差不齐地生长,石头从围栏中冒出,风吹动着成千上万的竹竿,宛若碧玉。夕阳的余晖斜照在书卷上,泉水的清响伴随着幽暗的影子,显得格外寒冷。我再一次静听,仿佛听到了龙吟凤啸的声音,空旷的森林中,月光又一次洒满大地。

注释

  • 筼筜: 指一种竹子,常用于形容竹林的美丽。
  • 琅玕: 指青翠的竹子,象征清雅。
  • 清节: 指清新高洁的气节。
  • : 指竹子的嫩叶。
  • : 意为突出的样子,指竹子生长得很高。
  • 书帙: 指书籍的封面,借指书卷。
  • 鸣泉: 指清泉的流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山水景色。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间,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四园竹》创作于诗人隐居于竹林之际,正值春天,竹子生机勃勃,诗人通过描写竹林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白人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四园竹》是一首极富意境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林的清幽与生机。开头的“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竹林的青翠和幽静,瞬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接着,诗人通过“和烟滴露,负日凌云,清节巑岏”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高洁气质,表现出竹子在阳光和风雨中依然挺拔的姿态。

诗中,竹子的生长与环境变化相互映衬,尤其是“旧梢长,新箨解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展现了竹子在春风中焕发的新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感慨。而“参差迸石穿篱,吹添碧玉千竿”则描绘了竹林蓬勃向上的生机,生动形象。

整首诗通过多种感官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最后“龙吟凤啸,空林月又团”,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描写,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筼筜幽谷,树树翠琅玕”:描绘竹林的清幽与翠绿。
  • “和烟滴露,负日凌云,清节巑岏”:强调竹子的高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旧梢长,新箨解东风弄巧,一宵补尽残山”:表现竹子在春风中新生的情景。
  • “忽惊看。参差迸石穿篱,吹添碧玉千竿”:突显竹子生长的生机与活力。
  • “晚色斜侵书帙,响借鸣泉素影寒”:描绘夕阳下的宁静与清幽的环境。
  • “还试听,龙吟凤啸,空林月又团”:表达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与哲理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竹子比作“碧玉”,突出其清新脱俗的气质。
  • 拟人: 用“龙吟凤啸”赋予自然以生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竹林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正直、高洁的品格,代表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 夕阳: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泉水: 代表生命的源泉,表现自然的清新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筼筜”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松树
    B. 竹子
    C. 柳树

  2. “龙吟凤啸”用来形容什么?
    A. 书籍
    B. 自然的声音
    C. 人的声音

  3. 诗中提到的“晚色”主要描绘了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林的幽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可以看出,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董元恺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竹文化与中国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梅 己丑二月三日大风雨雪 其一 素梅 十八 申屠子迪游兰亭次韵答之 题夏迪双松图 仁风 舟中杂纪 其三 即事二首 其二 山水图 山中杂兴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开山始祖 辵字旁的字 窝顿 焦情 肀字旁的字 相字的拼音详解_相字的正确发音与写法 得死 幺字旁的字 轩的同音字全收录_汉字轩发音详解 母字旁的字 走旁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 乐不可支 于字草书怎么写?这份于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丐留 诗佣 家无斗储 洒扫应对进退 带礻的字有哪些?带礻的汉字大全 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