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3: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3:41:10
慈恩寺南池秋荷咏
作者:韦应物
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
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
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
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慈恩寺南池,诗人坐在殿前,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眼前是修剪整齐的荷叶覆盖着清澈的水面。秋天的荷花已经衰败,露水打湿了花瓣,香气也渐渐稀少。远处的尘土声响萧萧而去,秋晨的微风轻轻吹拂,带来一丝清凉。时节已经很晚,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们也变得稀少,诗人独自绕着池塘徘徊。
作者介绍: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0年,卒于公元804年。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秋天的季节,诗人常常感到一种孤独和淡淡的伤感,因而选择在慈恩寺的池塘边写下这首诗。
《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展现了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秋天的深刻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融合。诗歌开篇即设定了场景,清凉的气息和修整的荷叶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感受到那份清新的凉意。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衰败的荷花和稀少的香气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两句,句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同时,描写远方的尘土声和秋晨的微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最后两句更是点明了作者的孤独感,随着季节的更替,游人稀少,诗人只能独自徘徊于池塘边,感受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荷塘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以及孤独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对殿含凉气”中的“凉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炎热的气息
B) 清爽的气息
C) 霜冻的气息
答案:B
诗中“衰红受露多”是指什么?
A) 荷花盛开
B) 荷花凋零
C) 荷叶茂盛
答案:B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