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11:57
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
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1:57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别岁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在年末,大家互相问候,称之为馈岁;邀请酒食,称之为别岁。到了除夕夜,直到天亮也不睡觉,被称为守岁。蜀地的风俗就是这样。我在岐山任职,年末思乡却无法回去,因此写下这三首诗寄给子由。馈岁时,农作物都已收成,岁事得以相助。为了欢乐,恐怕无计可施,借来的物品不论其价值。山川的出产各有不同,贫富之间自有大小之分。摆上大盘的鲤鱼,放下笼子的双兔。富人事事讲究华丽,彩绣的光辉照耀四方;贫者羞愧不能,微薄的心意只能从舂磨中出。官居高位,故人少见,乡里佳节过得冷清。我也想呼唤乡间风俗,独自一人唱歌却无人和声。别岁时故人远在千里,临别之时依然迟迟不愿离去。人走了可以再相见,岁月却无法追赶!问岁何处去?远在天涯海角。已随东流逐水,去海归无时。东邻的酒才开始酿熟,西舍的猪也渐渐肥壮。就趁这一天欢乐,安慰这一年的悲伤。不要惋惜旧岁的离别,行将与新岁告别。去吧,不要回顾,送你老去与衰老。守岁想知道即将过去的岁月,犹如奔向深渊的蛇。修整的鳞片一半已没,离去的意图谁能阻挡?况且想要缠住它的尾巴,尽管努力又能如何!儿童强忍不睡,陪伴着夜间的喧哗。早晨的鸡鸣暂且别唱,鼓声也怕增加催促。久坐灯烛快要熄灭,起身看看北斗已斜。明年难道就没有年?心里的事恐怕会耽搁。努力尽这一夜,少年依然可以夸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是苏轼在岁末年初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来年的期盼。身处官场的他,因职务原因无法回乡与亲友团聚,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牵挂。
苏轼的《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浸润着浓郁的乡情与岁月的哲思。诗中通过对馈岁、别岁与守岁习俗的描绘,展现了岁末时分人们的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除夕夜景,既有热闹的欢庆场景,也有对离别的感伤。
在“岁晚相与馈问”中,诗人通过互相问候,展现了人们在岁末相聚的温情,然而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中,又透出一种孤独的无奈,表现了官场生涯的冷清与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在“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中,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更是把对岁月的珍惜与敬畏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这句中,诗人描绘了孩子们在守岁的欢闹场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映射出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渴望。整首诗不仅是一种对旧年的告别,更是一种对新年的迎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岁末年初的习俗与心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旧岁与新岁交替之际的复杂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岁晚相与馈问”中“馈”的意思是?
“别岁”表示什么?
诗中描写的儿童在守岁时的状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