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

时间: 2025-04-20 21:55:19

诗句

室中万象镇宽閒,舒卷风烟入凤山。

俯听候虫坏户去,仰看倦雁绝云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1:55:19

原文展示: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

室中万象镇宽閒,
舒卷风烟入凤山。
俯听候虫坏户去,
仰看倦雁绝云还。

白话文翻译:

室内的万物都显得安宁宽阔,
烟云随风轻轻卷入凤山。
俯身听虫鸣在窗外消失,
仰望疲惫的雁群飞回云端。

注释:

  • 万象:指自然界中所有的景象或事物。
  • :安静、平稳的状态。
  • 宽閒:形容心情舒畅、环境宽阔。
  • 舒卷:形容烟云的升腾与消散。
  • 候虫:指虫鸣的声音。
  • 倦雁:指疲倦的雁,常用来形容归来的鸟类。

典故解析:

“凤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某种吉祥、仙境的地方,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倦雁”一词则常用来比喻游子归来,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子敬,号庭甫,浙江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称,常常反映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微之得知其弟归来的喜悦之时所作,表达了对弟弟归来的期待与欢欣,同时也映衬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室内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弟弟归来的期待与喜悦。开篇“室中万象镇宽閒”便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给人以平和的感觉。接着,诗人用“舒卷风烟入凤山”描绘了自然的景象,风烟的弥漫与凤山的壮丽相得益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俯听候虫坏户去,仰看倦雁绝云还”两句,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感。虫声的消失和雁群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使得全诗充满了生机与变化。同时,这种对比也给人以思考,令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室中万象镇宽閒”:描绘室内环境的宁静与宽广,暗示诗人内心的平静。
    • “舒卷风烟入凤山”:风烟在自然中轻盈流动,象征着自由与美好。
    • “俯听候虫坏户去”:俯身倾听虫鸣,表现细腻的观察力,暗示时间的流逝。
    • “仰看倦雁绝云还”:仰望归来的雁群,表达思乡与归属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添了乐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安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温暖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万象:象征自然及生活的多样性。
  • 风烟:代表变化与流动,暗示人生的无常。
  • 倦雁:象征游子回归,蕴含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象”指的是: A. 自然界的所有事物
    B. 诗人的情感
    C. 室内的家具

  2. “舒卷风烟入凤山”中的“凤山”代表: A. 一种动物
    B. 美好的境界
    C. 诗人的故乡

  3. 诗中有哪种修辞手法被使用?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中的思乡情感与《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的归属感相似,都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残雪 江村寒食 闻雪坡将还吴门 赤山书事寄龟巢谢隐君君南兰陵人今避兵居吴 郡斋养疴呈醉樵内史(二首) 怀悼朱秦仲总制 寄杨铁厓 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二首) 送路季琏问聘河东时东驾出师太原 方氏园居(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熏的词语有哪些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东阳二轧 歺字旁的字 永垂千古 包含酌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半成品 消没 鳥字旁的字 一线希望 酸悭 迟慢 斗字旁的字 闲静少言 弋字旁的字 集大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