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54
《采桑子(双调)》
作者:张先 〔宋代〕
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
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
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
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宁静景象,水面和云彩融为一体,天空清澈明亮。微风轻轻掠过,花儿在瑶林中绽放,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显露。剡溪边的沙滩小路模糊不清,湖面粉色的水波轻轻荡漾。姑射山的人归来,令人想起那时的歌声与舞蹈。
张先,字惟恭,号白云,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柔美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词风多表现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融合清新洒脱的意象,深受后人喜爱。
《采桑子》是张先在春日闲游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在闲暇中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采桑子(双调)》在形式上采用了典雅的双调词牌,展现了张先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诗中通过水、云、花、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春日气氛。开篇两句“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通过对比和融合,表现了天与水的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和谐、静谧的美感。接下来的“风影轻飞”,则通过动静结合,表现出春日的轻盈与生机。
“花发瑶林春未知”一句,既描绘了花朵的绽放,也表达了春天的神秘与未知,仿佛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尚未完全揭示。之后的“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迷离与柔美,展现出诗人的细腻情感。
最后两句“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则是对往昔的怀念与追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追忆。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整首词既有春日的清新,又有感伤的深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和谐。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往昔欢愉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传达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基调。
诗中“水云薄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雨
B. 晴朗的春日
C. 夜晚的星空
“记得歌声与舞时”中的“记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忘记
B. 怀念
C. 愤怒
“剡溪不辨沙头路”中,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可以将张先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回忆,后者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深度,但风格却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