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57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作者: 张先 〔宋代〕
龙头舴艋吴儿意。
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
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螟。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吴兴的美丽景象。龙头的小船在水面上摇曳,带着吴儿的欢声笑语;秋千在竹笋支撑下,游玩的姑娘们并肩而立。傍晚时分,芳洲上拾取翠绿的野草,乐而忘返;而在秀丽的野外,游玩的人们则是来去匆匆,无法停留。行云漂浮,远山隐现,似乎也有虫鸣。此时,池院中已传来悠扬的笙歌,显得格外宁静。中庭的月色明亮而清澈,杨花飘落,却无影无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节日的习俗中禁火、吃冷食,这与诗中描绘的场景相呼应,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适,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高雅,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与节日气氛的感悟。寒食节的习俗让人们更亲近自然,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寒食节期间吴兴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日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龙头舴艋吴儿意”引入,生动地描绘出小船在水面上轻盈摇曳的景象,唤起读者对春日游玩的愉悦感受。接着通过“笋柱秋千游女并”描绘了姑娘们在秋千上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年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芳洲拾翠暮忘归”到“秀野踏青来不定”,诗人以轻盈的笔触描绘出游玩者在芳洲与野外间的徘徊,表现出一种自由无拘的生活态度。随后“行云去后遥山螟”将视野扩展到远方,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深远。
在最后两句中,“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用月光和杨花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清明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在轻快的节奏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龙头舴艋”指的是哪种物品?
“芳洲拾翠”的意思是什么?
本诗表现的主要节日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