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5
西江月(中吕宫)
作者: 张先 〔宋代〕
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小打登钩怕重,尽缠绣带由长。
娇春莺舌巧如簧。飞在四条弦上。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妆容和优雅的姿态,隐约可见她的体态,梳妆打扮得体,仿佛是平常的事情。她轻轻地抱着檀木的琴,显得更加安详。她站在酒杯前,轻盈而姿态优雅。她小心翼翼地弹奏着琴弦,生怕琴声过重,缠绕着长长的绣带。她的声音如同春天的黄莺,灵巧如簧,轻盈地在四条琴弦上飞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词中的“春莺”意象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春天和鸟鸣的象征意义相结合,表达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隐君,宋代词人,擅长小令,流派为“婉约派”。他的作品多描写男女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西江月》成词于宋朝,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西江月》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女子的妆扮与琴声,表现出一种优雅而朦胧的美感。诗中不仅将女子的外在美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也通过琴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女子的形态隐约而来,仿佛在一幅画中,轻盈的姿态让人心生向往。她的妆容和琴声是生活中平常而又特别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雅致与宁静。词中“小打登钩怕重”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弹奏时的谨慎态度,似乎在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珍视。同时,春莺的音色与琴声相联系,展现了女子如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传递出一种柔美而动人的气息。整首词在清丽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宋代词人的独特审美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与琴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细腻而优雅的生活情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钹
C. 琴
D. 笛
诗中的“娇春莺舌”意指什么?
A. 春天的鸟叫
B. 女子的声音
C. 妆容
D. 酒杯的声音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张先的《西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优雅姿态,但张先更多表现音乐的韵律感,而李清照则侧重情感的抒发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