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时间: 2025-05-18 19:56:34

诗句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56:34

原文展示: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

白话文翻译:

白发苍苍,辛勤劳作却被困于小国,尘世的烦劳让我壮志消沉。
河阳之战结束后,我的南园成了我的归宿,彭泽归来后我只想在北窗下安睡。
田畦边的草生得茂盛,床头的酒已熟,自己可以倾倒饮用。
因你派我来此增添归乡的兴致,旧时的茅屋依然在锦江边闪耀。

注释:

  • 白发:形容年老。
  • 辛勤:辛苦辛勤的工作。
  • 小邦:小国,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尘劳:世俗的劳碌。
  • 壮心降:壮志受挫,心情低落。
  • 河阳:指河阳之战,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 彭泽:彭泽湖,指的是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 茅茨:茅草屋,简陋的住所。
  • 濯锦江:指在锦江边清洗或沐浴,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和哥哥苏轼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在诗、文、词等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身心俱疲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乡村安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劳的厌倦,反映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便展现了诗人年老体衰,却仍努力于小国之中的无奈与困境,令人心生怜惜。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南园的宁静与安逸,仿佛在赞美隐居生活的美好。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一句,提及历史事件,暗喻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交织,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无奈。再往下,“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则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闲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结尾句“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诗人因友人的到来而重新燃起归乡的兴致,茅屋与锦江的交织象征着朴素与美的结合,令人向往。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乡土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发辛勤困小邦:诗人描述自己年老而艰辛地生活在小国,感叹人生的困境。
  • 尘劳坐使壮心降:世俗的劳碌使得诗人的壮志消沉,心理的压抑显而易见。
  • 河阳罢后成南圃:隐喻历史事件的结束,让诗人得以回归宁静的生活。
  • 彭泽归来卧北窗:彭泽的归来给诗人带来安宁,向往在窗前悠闲地度日。
  • 畦畔草生亲荷锸:田畦边草长得茂盛,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床头酒熟自倾缸:酒已熟,暗示了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生活虽简单却充实。
  • 因君遣我添归兴:因朋友的到来而激发了归乡的情感,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旧有茅茨濯锦江:描绘了茅屋与锦江的美好,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与“辛勤”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年老与艰辛。
  • 对仗:在“河阳罢后”和“彭泽归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床头酒”和“茅茨”表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烦扰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年老与智慧,也带有无奈。
  • 南园:象征安宁、归属感,寄托了诗人的理想。
  • :生机与自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简单美好。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享受,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
  • 茅茨:象征着简陋却充实的生活状态,代表一种人生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年老与智慧
    c) 财富
    d) 失落

  2. 填空题:诗人因朋友的到来而感到__,激发了回归的情感。

  3. 判断题:诗中“河阳罢后成南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无奈与思考。 (对/错)

答案:

  1. b) 年老与智慧
  2. 兴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辙《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vs 陶渊明《饮酒》:两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苏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烦扰的感慨,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献高使君大酺作 秦中守岁 奉酬张五丈垂赠 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 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重寄虬上人 官庄池观竞渡 送王上人还襄阳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包含猢的词语有哪些 同床共枕 龙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客客气气 提顿 包含瘦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包含渤的词语有哪些 怏闷 虚废词说 休容 卧鼓偃旗 澄清天下 汰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足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