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6:3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6:37:07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上书乞江淮,得请临关河。
所得非所愿,亲友或相诃。
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况当国西屏,形胜古来多。
昆渠涌北郭,华岳垂东阿。
羌虏昔未平,驿骑如飞梭。
间谍时出没,关梁苦谁何。
尔来一清净,西望多麦禾。
魏绛方和戎,先零正投戈,
秦人释重负,道路闻行歌。
便当卧斋閤,次第除网罗。
时时一啸咏,未用勤催科。
诸孤寄吴越,食口如雁鹅。
时分橐中金,何必手自摩。
写信请求派往江淮一带,却得到了前往关河的任命。
所得到的并不是我所希望的,亲友间或有议论。
男子汉的志向在四方,所遇之事常常曲折回旋。
尤其是在国西的边陲,山川形胜自古就多。
昆渠水流向北门,华岳耸立于东边。
羌族与虏人昔日未平,驿骑如飞梭一般穿行。
间谍时常出没,关梁之地苦于谁知。
自此清静无事,西望田野满是麦禾。
魏绛正在和戎,先前的战斗逐渐平息,
秦人卸下了重负,路上开始听见歌声。
我便可以在斋阁中安卧,逐渐解除各种束缚。
时不时地吟啸歌唱,不必勤于应对科举。
那些孤儿寄居在吴越,生活如同雁鹅一般艰难。
时而口袋中有金子,何必亲自去磨炼。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并重著称,尤其擅长散文和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友人陈侗被任命为陕西知府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与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苏辙在《送陈侗同年知陕府》中,借助对友人任命的描写,展现了其对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江淮、关河、昆渠、华岳等地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边陲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开头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任命的不满与无奈,反映出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西北地区的形势,展现了国家安危与个人责任的紧密联系。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了国家的逐渐安定与个人的自我放松,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与清新的意象结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统一,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苏辙的弟弟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小小
D. 苏明
填空题: 诗中提到“羌虏”,指的是___。
判断题: 诗人对自己被任命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