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4:3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4:39:53
一径坡陁草木间,孤亭胜绝俯川原。
青天图画四山合,白画雷霆百步喧。
烟柳萧条渔市远,汀洲苍莽白鸥翻。
客舟何事来匆草,逆上波涛吐复吞。
东来无事得遨游,会使清闲亦自由。
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
旧书半卷都如梦,清簟横眠似欲秋。
闻说归朝今不久,尘埃还有此亭不?
在一条草木茂盛的小路上,孤零零的亭子俯瞰着河川和原野。
蓝天如同画卷,四周的山峦相连,白色的闪电在百步之外轰鸣。
远处烟雾缭绕的柳树和渔市显得萧条,汀洲上苍翠的草地上,白鸥在空中翻飞。
客船为何匆匆而来,逆流而上,波涛吞吐不止。
东风吹来,没有事情可做,正好可以遨游,这样清闲也显得自由。
抛却簿书,尽情享受饱餐,留连于语笑之中,忘却了千般忧愁。
旧书翻阅到一半,仿佛一场梦,清凉的竹席上睡卧,似乎想要秋天的宁静。
听说归朝的日子不远了,尘埃落定之后,这亭子是否依旧存在?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苏东坡的弟弟,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此诗创作于南城亭上,反映了作者在闲暇时光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作为诗人,苏辙常常在政务繁忙之余寻找宁静,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描绘亭子环境,形象生动,青天白云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的心境。接着通过远处的渔市和白鸥的飞舞,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尤其是“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一句,体现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清闲与自由。最后,结尾处提及归朝的日子,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暗示对即将离开的惆怅。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繁琐事务的超然和对宁静的渴望。
诗中描述亭子的位置是在哪里?
诗人抛弃了什么来享受生活?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