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即事》

时间: 2025-04-26 21:46:00

诗句

病索人扶乃寝兴,高楼咫尺少曾登。

思悭惟有吟差长,睡少方知老可憎。

榾柮成灰犹凛冽,茅柴似水亦瞢腾。

暮年临履常兢战,未敢荒唐说葛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6:00

原文展示

即事
病索人扶乃寝兴,高楼咫尺少曾登。
思悭惟有吟差长,睡少方知老可憎。
榾柮成灰犹凛冽,茅柴似水亦瞢腾。
暮年临履常兢战,未敢荒唐说葛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而感到的无奈与惆怅。即便高楼近在咫尺,却很少有机会亲自登上去。诗人的思绪因病而受限,只有吟咏诗词才能稍稍消遣,睡得少了才明白老年是多么可憎。即使是枯木成灰,依然寒冷刺骨;茅草如水般涌动,似乎也在无尽地飞腾。步入暮年,行走时总是战战兢兢,不敢轻言荒唐的往事。

注释

  • 病索:因病而衰弱。
  • 扶乃寝兴:被人扶着才能勉强从床上起身。
  • 高楼咫尺:高楼近在眼前。
  • 思悭:思维受限,无法畅所欲言。
  • 吟差长:吟诵诗词时感到时间漫长。
  • 榾柮:指枯木。
  • 茅柴:指茅草和柴火。
  • 瞢腾:形容茅草在风中摇摆的样子。
  • 暮年:晚年。
  • 临履:走路时。
  • 荒唐:不务正业,或是轻率的言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云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出生于福建,擅长写诗和填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和沉郁见长,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即事》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身体虚弱之时,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病痛的描写,展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老年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刘克庄通过对自身病痛的描绘,展示了对健康和生命的珍惜。诗的开头就以“病索人扶乃寝兴”开篇,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体状况,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接着,诗人回忆起高楼近在咫尺,却由于病痛而无法亲自登上,暗示着对生活的渴望与失落。

在“思悭惟有吟差长”一句中,诗人表现出因身体的限制而感到的思维受阻,唯有吟咏诗词才能稍稍解闷,这种无奈又显得无比真实。通过“睡少方知老可憎”,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对老年生活的厌倦与不满,仿佛在暗示老年不仅带来身体的衰弱,也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

最后两句“榾柮成灰犹凛冽,茅柴似水亦瞢腾”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暮年临履常兢战,未敢荒唐说葛藤”则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谨慎,显示出诗人即使在晚年仍对生活保持一份清醒与警惕。

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老年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索人扶乃寝兴:因病而虚弱,需他人帮助才能起床,体现了身体的无力。
  • 高楼咫尺少曾登:即使高楼近在眼前,自己却没有机会去登高,暗含对生活的遗憾。
  • 思悭惟有吟差长:思绪受限,只有吟咏才能消磨时间,反映出孤独和无奈。
  • 睡少方知老可憎:少睡才意识到老年是多么让人厌恶,表露出对衰老的反感。
  • 榾柮成灰犹凛冽:比喻枯木成灰仍然寒冷,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茅柴似水亦瞢腾:描绘茅草在风中摇摆,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幻。
  • 暮年临履常兢战:在暮年走路时总是小心翼翼,表现出对生活的谨慎态度。
  • 未敢荒唐说葛藤:不敢轻率地谈论往事,暗示着对过往的尊重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年与“可憎”进行比喻,生动表达了对衰老的厌恶。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如“榾柮成灰犹凛冽,茅柴似水亦瞢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同时也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珍视生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索:象征脆弱与无奈。
  • 高楼:代表着理想与追求,近在咫尺却无法实现。
  • 榾柮:象征生命的终结与无常。
  • 茅柴: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需要他人帮助?

    • A. 因病
    • B. 因年老
    • C. 因失落
    • D. 因孤独
  2.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
    • B. 财富
    • C. 权力
    • D. 孤独
  3. “未敢荒唐说葛藤”中的“荒唐”是指什么?

    • A. 轻率的行为
    • B. 无聊的谈话
    • C. 迷信的言语
    • D. 一种病态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克庄的《即事》在情感上更为内敛,虽然都是对老年与生命的思考,但刘克庄更注重个人的身体感受与内心的孤独,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刘克庄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子肃秋日感兴兼怀公择二首 其一 挽胡澹庵二首 其一 孤雁三首 其三 有怀竹隐之笋复用前韵 次韵叶德章见示 用洪觉范诗为首作四绝 二诗敬寄致政大夫先生 怀昔 连日雨作顿有秋意怀感之余得诗七首书呈教授 曾裘父寄二绝并呈审知一再次韵前以寄曾后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匪躬之节 强黠 绞丝旁的字 绸缪未雨 包含雌的词语有哪些 狗党狐朋 馬字旁的字 秽声 窃窃偶语 包含贫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神似 筷筒 尢字旁的字 蜗开头的成语 挈瓶之智 歹结尾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