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40
奉同原甫郓州乐郊
作者: 韩维 〔宋代〕
诗歌内容:
诗人歌乐郊,以政不以游。
太守名是地,岂非为民谋。
下车布条教,惠爱春风柔。
丹笔平枉讼,赭衣息奸偷。
政和岁亦丰,闾里舞且讴。
及我闲暇时,驾言此淹留。
杂花艳暄朝,翠竹鲜霜秋。
有台下观渔,有堂前抗侯。
觞斝纷错,管鼓亦喧啾。
都人从公来,小大毕休休。
施设苟异此,且为民所仇。
台高池益深,不若墟与丘。
贤而后能乐,轲言良有由。
聊书太守意,庶几来者求。
全诗翻译:
诗人歌颂乐郊,并非为了游玩,而是为了治理。
太守的名声在这里,难道不是为百姓谋福利吗?
他刚下车就布施教化,像春风一样温柔地惠及百姓。
用红笔平息冤屈,用赭衣制止奸盗。
政局和谐,岁月丰收,乡里的人们欢歌翩舞。
在我闲暇时,驾车前往此地留连。
早晨的花朵艳丽,秋天的竹子清新。
台下有观渔者,堂前有抗侯者。
酒杯交错,乐器声喧闹。
城里的人们纷纷来此,大小皆停息。
如果施设与此不同,必然会被百姓所仇恨。
台高池深,不如乡村与丘陵。
贤德的人才能快乐,正如轲所言理所当然。
我愿意将太守的心意记录下来,愿后人能寻求。
韩维,字原甫,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表现对政治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关注。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地方治理和民生问题受到重视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太守施政的赞赏,表达了对良好政治环境的向往。
《奉同原甫郓州乐郊》是韩维对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与赞美之作。诗中不仅展现了美丽的乡村景象,还深入探讨了政治与民生的关系。诗人通过描绘太守的施政行为,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治理状态:太守关心民生,教化百姓,政局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良好的治理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尤其是在描绘闲暇时的自然景色时,诗人使用了“杂花艳暄朝,翠竹鲜霜秋”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同时也反衬出政治清明所带来的安定与繁荣。
此外,诗中的“贤而后能乐”一句,深刻揭示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贤德政治的重要性。诗人用“聊书太守意,庶几来者求”来表达自己对未来治理的期望,期望后人能继承这种良好的治理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深刻的见解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乡村治理的思考与赞美,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作品。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良好的政治治理与民生幸福的关系,通过对太守施政的赞美,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期望。诗中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治理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注。
韩维的《奉同原甫郓州乐郊》是赞美什么的诗?
A. 游山玩水
B. 地方治理
C. 爱情
诗中提到的“台高池益深”是为了表达什么?
A. 政治腐败
B. 自然环境的美好
C. 高台深池不如乡村的自然
“贤而后能乐”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快乐
B. 快乐没有任何条件
C. 每个人都能快乐
以上内容为《奉同原甫郓州乐郊》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