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55
原文展示:
乙丑元日口号十首
(作者:刘克庄)
方坐皋此开讲肆,
忽看傀儡至优场。
此翁奇奇又怪怪,
若非伪学即阳狂。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坐着,刚开讲坛,
突然看到傀儡表演在热闹场。
这个老人真是奇特又可笑,
要不是假学问,就是极端狂妄。
注释:
- 方坐皋此:方,表示方位;皋,此处指岸边;开讲肆,指开始讲课或讲论。
- 傀儡:指木偶或人偶,通常用于表演。
- 至优场:热闹的场合或表演场所。
- 翁:老人,这里指代表演者。
- 伪学:假冒的学问,指不真实或没有深度的学识。
- 阳狂:形容人极端自信或狂妄,阳指张扬或外放。
典故解析:
“傀儡”象征着那些依赖外力、缺乏自主意识的人,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伪学术的批判,隐喻当时文人风气的浮华与浅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仲明,号简斋,生于1155年,卒于1225年。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建立与金朝灭亡的历史变迁。刘克庄以词、诗、文皆有成就,尤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豪放、清新,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旦,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元日作为新年的开始,通常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而诗人则以“傀儡”引入,隐喻对社会表现与学术风气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语调,描绘了一幅热闹的节日场景。诗人通过“傀儡”的表演与“翁”的奇怪表现,传达出对伪善与浮夸的批判。这种表演本应传递欢愉,而诗人却以“奇奇又怪怪”来形容,显示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讽刺与不屑。整首诗使用了对比与夸张的手法,通过对表演者的观察,反映出人们在热闹背后的虚假与浅薄,令人深思。此外,诗中“若非伪学即阳狂”,不仅是对表演者的调侃,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揭示,表达了诗人对真学问的渴求与对伪学的鄙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方坐皋此开讲肆”:描述了一个场景,诗人在岸边坐着,准备讲课。
- “忽看傀儡至优场”:突兀地看到傀儡表演的场景,带有一种意外感。
- “此翁奇奇又怪怪”:对表演者的奇怪行为表示惊讶与不满。
- “若非伪学即阳狂”:直言对表演者的学问质疑,反映出对社会浮华的失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傀儡表演比作伪学,暗示表面繁华下的空洞。
- 夸张:对表演者的描述使用了奇怪与怪异,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加深了主题的对立。
-
主题思想:
- 诗歌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伪学与浮华的现象,表现出诗人对真知灼见的追求。通过对表演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失望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傀儡:象征缺乏独立思想、被外力操纵的人,反映社会的虚伪。
- 翁:代表那些表面上有学问、实则空洞的人,突出伪学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傀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传统艺术表演
- B. 一种神话生物
- C. 一位学者
- D. 一种植物
-
诗人对“翁”的评价是什么?
-
诗中“若非伪学即阳狂”的意思是?
- A. 指人们都是真学者
- B. 指表演者有真才实学
- C. 指表演者要么伪学要么狂妄
- D. 指表演者很有才华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但更加侧重于国事与民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离别之情,呈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刘克庄的揭示社会浮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元日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