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1:58
幽子多栖白云,至人或混红尘。有时鼻涕择菜,有时丫髻负薪。
这位隐士常常栖息在白云之中,而至人(理想中的人)则偶尔也会沉迷于世俗的纷扰。有时他会流鼻涕挑拣菜蔬,有时又会将头发扎成丫髻背着柴火。
“至人”在古代文人思想中常常指代那些追求圣人之道、超然物外的人物。诗中通过对比隐士的清幽生活与至人在红尘中的偶尔沉迷,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至人六言》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愈加深入。诗人通过这种简短的六言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感悟。
《至人六言》是一首极具对比性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开篇的“幽子多栖白云”带出一种超脱的意境,隐士在白云间的生活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烦扰的理想状态。而“至人或混红尘”则随即引入了现实的复杂性,强调即使是高人也难以完全摆脱社会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和朴素感。“有时鼻涕择菜”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平淡,那种流露的真实使人觉得至人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着生活的琐碎与烦恼。而“有时丫髻负薪”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点,丫髻象征着女性的朴素与勤劳,而负薪更是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对比与细节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真实。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一种生活状态,更是在探讨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理解与选择。
整首诗探讨了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中“幽子”指代的是:
A. 隐士
B. 学者
C. 战士
“至人或混红尘”中“混红尘”的意思是:
A. 在白云中生活
B. 沉迷于世俗生活
C. 追求理想生活
“有时鼻涕择菜”描绘的是:
A. 高人的生活
B. 生活的琐碎
C. 忍耐的艰辛
《静夜思》与《至人六言》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思乡之情,后者则通过对隐士与至人的对比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