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时间: 2025-04-26 00:28:49

诗句

主公已换老龙名,部曲无知觊宠灵。

执爨婢权呼小玉,拾樵童暂叚奴星。

邻叟称尊宿,兼命雏孙曰宁馨。

稚子不知侬烂醉,刚来耳畔唤教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49

原文展示:

主公已换老龙名,
部曲无知觊宠灵。
执爨婢权呼小玉,
拾樵童暂叚奴星。
邻叟称尊宿,
兼命雏孙曰宁馨。
稚子不知侬烂醉,
刚来耳畔唤教醒。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主公已经换了个名字,像老龙一样,
部下们却无知,妄想得到他的宠爱和灵气。
在厨房的婢女她们权利在握,呼唤着小玉,
而在树林中拾柴的童子,暂时替代了奴仆。
邻居的老者称呼我为尊宿,
也让他的孙子叫我宁馨。
稚嫩的孩子并不知道我已经醉得不成样子,
刚走到我耳边就唤我清醒。

注释:

  • 主公: 指的是当时的领主或权贵。
  • 老龙名: 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权势的名字。
  • 执爨: 指的是掌握厨房事务的人,通常指女仆。
  • 拾樵童: 意指在树林中拾柴的小孩。
  • 尊宿: 旧时对年长者的尊称。
  • 宁馨: 可能是指美好的名号。
  • : 意为“我”或“你”,在方言中常用。
  • 烂醉: 意指喝得酩酊大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德裕,号止庵,宋代诗人,因其诗中多表现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而被称道。他的作品多受唐诗影响,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和人物,表达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所处环境中的各类人物和情景,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首联提到主公换名,暗示权力与身份的变迁,这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变革的缩影。紧接着,诗人通过部下的无知和对权力的渴望,将整个社会的风气一一揭示。

诗中“执爨婢权呼小玉”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社会底层人群的微妙关系,厨房的婢女掌握着权力的象征,表明在社会结构中,权力并不总是掌握在显赫之人手中,常常是隐秘而微妙的。

“邻叟称尊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联系,尽管诗人处于醉态,依然受到周围人群的尊敬与关心,这种人情味的描写让整首诗更添温暖。在最后两句,诗人自嘲地提到醉态,而稚子无知的唤醒更是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悲哀,仿佛在提醒人们对于世事的无常与变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刘克庄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理解,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主公已换老龙名: 表达了权力更替的主题,主公的身份和名字的变化象征着社会权力的变动。
  2. 部曲无知觊宠灵: 描绘了臣子对主公宠爱和灵气的渴望,反映了人性的贪欲。
  3. 执爨婢权呼小玉: 厨房中掌权的女仆,体现了社会中隐蔽的权力结构。
  4. 拾樵童暂叚奴星: 童子拾柴,替代了原有的奴仆,暗示着社会角色的流动性。
  5. 邻叟称尊宿: 表达了对老人的尊敬,体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6. 兼命雏孙曰宁馨: 孩子叫我宁馨,暗示着传承与延续的美好愿望。
  7. 稚子不知侬烂醉: 孩子无知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醉态与对现实的逃避。
  8. 刚来耳畔唤教醒: 孩子的唤醒是对醉态的无情提醒,象征着现实的压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例如“邻叟称尊宿,兼命雏孙曰宁馨”,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 拟人: “侬烂醉”中的“侬”赋予了“醉”一种人性化的表现,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 “主公已换老龙名”,使用比喻将主公的身份与老龙相提并论,暗示权力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周围人事,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尊重与人性的思考,表现出在变革中的无奈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人通过个人的醉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主公: 权力与统治的象征。
  • : 往往象征权威与尊贵。
  • 婢女: 代表社会底层,暗示权力的潜在掌控者。
  • 稚子: 纯真与无知的象征,体现人性的天真。
  • : 表达逃避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主公已换老龙名”中“老龙”可能象征什么? A. 年老的龙
    B. 权力的象征
    C. 河流
    D. 动物

  2. 诗中“邻叟称尊宿”表现了什么? A. 对老人的不屑
    B. 人际关系中的尊重
    C. 诗人的孤独
    D. 对生活的无奈

  3. “稚子不知侬烂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无奈与逃避
    C. 高兴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关注个人的细腻感受,描绘周围人的生活状态,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动荡。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却同样映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相关的古典诗词研究书籍与期刊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经月岩山 送别郑明府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赠张建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送故人归蜀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 送客游江南 送元诜还江东(一作送太常元博士归润州) 赠张道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包含态的词语有哪些 我生 时乖命蹇 提土旁的字 如坠五里雾中 炫奇 骨筋 余娇 粗纱 雷嗔电怒 顾头不顾尾 瓦字旁的字 改玉改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