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0:41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南方的星辰在大火中闪烁,你我将要渡过清淇河。
西边的林木在微月下悄然改变,征战的旌旗在空中自持。
碧绿的潭水已经远去,遗留下的瑶华又落在谁的手中?
如果问起辽阳的戍楼,遥远的天际上飘扬着战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号少陵野老。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势动荡、边疆战乱之时,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索和对故乡的思念。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诗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和战斗的深刻思考。第一联通过“南星中大火”点出夜空的壮丽与变幻,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而“将子涉清淇”则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期待与坚定,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让人感受到微月之下的宁静与征途中的孤独。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战争的主题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的思索,“碧潭去已远”暗示美好事物的流逝,而“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更是将思绪引向辽阔的边疆,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牵挂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逐句解析: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家国的关怀与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战争的深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南星”主要指代什么?
A. 北方的星星
B. 南方的星辰
C. 明亮的月亮
D. 夜空中的云彩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战斗的期待
B. 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旅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辽阳戍”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边疆的防卫与思念
C. 自然的美景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的全面分析,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解析及学习互动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