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12
和江十浮光隐者
作者: 韩维 〔宋代〕
我本岩壑性,落身名利场。
譬如笼中鸟,飞举意不忘。
常恨此世人,与古不相方。
争名塞朝市,养志空岩房。
近闻二三子,卜筑淮山旁。
松柏手自种,夏阴郁苍苍。
晨钓淮上石,暮返林中堂。
琴樽自为乐,过是皆秕糠。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
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辞章。
名落尘土间,清风何激扬。
安知后来者,不及董与黄。
我本性情就像岩石和山谷,落入了名利的场所。
就像笼中的鸟,虽然想飞翔,但心中始终不忘自由。
我常常怨恨世人,无法与古人相提并论。
为了名声而争抢于朝市,志向却空荡荡地藏于岩房中。
最近听说有几位朋友,在淮山边上安家筑屋。
松柏是他们亲手种的,夏天的阴影郁郁葱葱。
早上在淮水边钓鱼,晚上回到林中的堂屋。
琴和酒杯自得其乐,其他的不过是残羹冷炙。
由此我明白,天下的士人,难以一概而论。
江夫子(江淹)所作的美好文章,让我心向往之。
虽然名声被尘土掩埋,清风又怎能激扬?
谁能知道后来的那些人,是否不如董(董其昌)和黄(黄庭坚)呢?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作品常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社会风气趋向于名利,诗人借助隐者的形象,表达对世俗名利的鄙弃,向往简朴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比隐者与世俗生活的不同,展现了作者对名利场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开头以“我本岩壑性”自我介绍,表明自己并不属于名利的世界,随即引入笼中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被束缚的痛苦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的“争名塞朝市”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名声的争夺,指出这些行为与真正的志向相背离。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提到“近闻二三子,卜筑淮山旁”,这部分描绘了隐者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展现出一种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通过晨钓和晚归,诗人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最后,诗人回归到对士人的思考,指出这个时代的士人难以一概而论,既有追求名利者,也有真正向往清风明月的人。对江淹的赞美,既表现出对古人作品的敬仰,也显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名利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失望和对自由的渴求。
诗词测试:
韩维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笼中鸟”是比喻什么?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