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05:54
江月五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
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夜深时分,山间的明月升起,宛如玉塔静卧在微微的波澜之上。
这景象就像在西湖边,站在涌金门外欣赏那样。
冰冷的明月横挂在浩瀚的海面上,香雾飘入楼中,令我倍感寒意。
不如先停下马鞭,且不急于上路,让这一轮明月照亮我手中这杯残酒。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豪放的词风和细腻的诗风著称。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曾被贬谪,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江月五首》创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诗中描绘了月夜下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在逆境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豁达的性情与深沉的哲理。
苏轼的《江月五首》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而著称。首句“一更山吐月”开宗明义,描绘了夜深时分,明月从山间升起的动人景象。作者以“玉塔卧微澜”形象地比喻月光的柔和与宁静,令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安详。
接下来的“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则将视野扩展至西湖,借助具体的地理位置,唤起了人们对西湖美景的共鸣。这种空间的转换,增强了诗的代入感和画面感。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句中,冰冷的明月与寒雾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尤其是“香雾”二字,增添了一丝温柔的细腻,仿佛是在描绘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露了作者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月光照耀下的残酒,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洒脱与淡然,表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在景、情、理的交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淡然处世的态度,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苏轼在孤独与寂静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也在情感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测试:
“一更山吐月”中的“一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午夜
C. 下午
D. 黄昏
诗中提到的“香雾”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清幽
D. 烧焦
“停鞭且莫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赶路的急切
B. 想要停留的惆怅
C. 享受美景的愉悦
D. 忧愁的沉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