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8:08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作者:苏轼 〔宋代〕
幽人无事不出门,
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
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
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
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
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辞青春忽忽过,
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
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
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
醉里狂言醒可怕。
但当谢客对妻子,
倒冠落佩従嘲骂。
一个幽静的人没有事就不出门,
偶尔随着东风走出门外,享受这良夜。
参差不齐的玉宇映衬着树木的末端,
缭绕的香烟在月光下飘散。
江面上的云清晰而妩媚,
竹叶上的露水无声地如同倾泻的水流。
已经惊动那柔弱的柳树垂下万丝,
仍有一枝残梅孤零零地开着。
我独自吟唱清丽的诗歌,还自我和声,
白酒已尽,谁能借酒来喝呢?
不愿意在青春中匆匆而过,
只怕欢愉的心情年年消退。
我知道醉后的耳朵喜欢松风,
也会挑拣霜林中结茅的房舍。
浮动的大锅不停地炊煮玉米,
涓涓的小槽如同压榨甘蔗。
饮酒中的真味愈加浓烈,
醉后说的狂言醒来可怕。
但在谢客对妻子时,
倒冠落佩只会遭到嘲笑。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中意象如“弱柳”、“残梅”等常见于中国古诗中,象征着柔美与脆弱,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的诗文兼具豪放与细腻,思想深邃,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诗创作于苏轼在定惠院寓居期间,表达了他在月夜下的闲适心境,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陶醉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是一首反映苏轼闲适生活态度的诗作。诗中,苏轼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表达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开头两句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既有东风的活力,又有良夜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意象如“玉宇”、“香烟”、“江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自然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最后几句则转向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意识到青春易逝,欢愉的心情也会随之消逝,尽管如此,诗人依然选择享受眼前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哲学与艺术风采。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诗人自知青春易逝,尽管欢愉的时光会消逝,依然选择珍惜当下。
诗中“幽人”指的是哪个身份?
诗人对青春的态度是?
下列哪一句没有描绘自然景象?
《静夜思》:李白
描绘了月夜的思乡情感。
《月夜忆舍弟》:杜甫
表达了月夜下思念亲人的情感。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与《静夜思》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