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3:01
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黄公山下黄鸡秋,
持节恤刑曾少休。
小人负弩得开道,
扫叶张饮林岩幽。
相传有石非地产,
列仙持来自罗浮。
酒酣步出云雨上,
南抚方城西嵩丘。
林端乃见石空洞,
猛兽贔屭踞上头。
鸟道兔迒谋挽致,
万牛不动五丁愁。
道家蓬莱见仙伯,
我亦洗湔与清流。
探囊赠研颇宜墨,
近出黄山非远求。
乃知此山自才美,
物欲致用当穷搜。
迷邦故令成器晚,
不琢元非匠石羞。
在黄公山下,黄鸡似乎在秋天鸣叫,
持节的官员恤民,曾经少有休息。
小人携带弩箭,得以开辟道路,
在幽静的林岩中,扫落的叶子,张开饮水的口。
传说有一块石头并非这片土地所产,
列仙从罗浮山带来了它。
喝得酩酊大醉,我步出云雨之中,
南面抚摸着方城,西边是嵩山的丘陵。
在林边我见到一块空洞的石头,
猛兽贔屭正坐在上面。
鸟道和兔子谋划着如何挽救,
万牛不动,五丁却愁苦。
道家蓬莱之地见到了仙人,
我也愿意在清流中洗净自己。
探囊赠与的研磨,颇适合墨水,
近来出自黄山并非难求。
我知道这座山本身才是美的,
物欲所致需穷尽搜寻。
迷失在他国,故而成器晚,
若不雕琢,岂非匠石的羞愧。
黄庭坚(1045-1105)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以行书著称。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上追求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刚健、奔放,常常在细腻的观察中融入个人的哲理思考。
《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作于黄庭坚在黄公山时,李之纯向他赠送了一方砚台,诗中表达了对砚台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公山的自然景象,结合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鸡的鸣叫与持节官员的恤民形成对比,暗示出社会的动荡与小人的阴险。接着,诗人通过传说中的石头与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酒意步出,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石洞与猛兽的描写,象征了自然的力量与神秘,而“鸟道兔迒”则带有对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强调了对美的追求与物欲的无奈,表达了在迷失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强调个人的内心修炼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贔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威严与力量
C. 和平
D. 友情
“酒酣步出云雨上”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A. 忧愁
B. 放松与洒脱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