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25
假守富春公,秋毫听民词。
夙夜临公厅,归卧酸体肢。
李侯来馈药,期以十日知。
深中护灵根,金鏁祕玉上竹下氏。
不须许斧子,辛勤采玉芝。
我方困健讼,挝翁争一锥。
不能鸣弦坐,颇似巫马期。
敢乞刀圭余,归和卯饮卮。
傥令忧民病,从此得国医。
我假装守着富春的公事,细微之事都听取民众的声音。
日夜在公厅中处理事务,回到家却感到身体酸痛。
李侯前来送药,希望十天后能见成效。
我深藏着灵根,金锁保护着玉石,竹下的氏族也在暗中守护。
不必再用斧子砍伐,辛勤地去采集玉芝。
我现在正困扰于健康的争议,老翁急于争取一锥。
无法再坐着弹琴,似乎有些像巫马期的境地。
敢问能否借刀圭一用,回去和卯饮酒。
如果能够解除百姓的忧病,从此就能得到国医。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擅长作诗、书法和散文,风格清新俊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任职期间,他在富春地区担任地方官,诗中表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思考。通过李侯送药的情节,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医药和健康的重视。
黄庭坚的这首诗,借助富春的自然背景与民生问题,表达了他作为官员对民众疾苦的深刻关怀。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平和而又细腻的情感流动,从对日常公务的劳累,到李侯送药的细节,再到他对百姓健康的忧虑,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夙夜临公厅,归卧酸体肢”一句,描绘了他在公事和家务之间的疲惫,展现了作为官员的辛劳与责任。而“李侯来馈药,期以十日知”则表现了他对健康的期待,暗示着人们对于科学与医学的信任。
最后的“敢乞刀圭余,归和卯饮卮”不仅是对民众疾苦的反思,也流露出黄庭坚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既希望得到帮助,也渴望在忙碌中寻找到一丝宁静。
诗歌探讨了作为官员在处理政务与关注民生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健康与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传达出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诗中“李侯来馈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送礼
B. 关心健康
C. 社交活动
D. 政治交往
诗中“夙夜临公厅”意指:
A. 不断工作
B. 睡觉
C. 旅行
D. 休息
“我方困健讼”中“健讼”指的是什么?
A. 健康问题
B. 争议
C. 办公
D. 休闲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黄庭坚的《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体会其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