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7:11
不寒不暖好秋光,重理斋头旧锦囊。
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
好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
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
这段秋光既不寒冷也不炎热,正是适合游玩的时节。我在书斋里整理着旧时的锦囊。园中的小路还未荒废,离开时菊花依然盛开,仿佛那位伊人仍在水中央静静地等待。真希望能携一壶美酒共邀明月,打算用拐杖踏着晨霜漫步而去。想必我应该怀念滦阳那美丽的风景,远远的堤岸上依稀可见柳丝轻拂。
作者介绍:曹学闵(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常表现出对友人和故乡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曹学闵在某个秋季的游玩时,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不寒不暖好秋光”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秋日景象,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接着“重理斋头旧锦囊”,暗示着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似乎在整理过去的点滴。接下来的“园径未荒离下菊”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尽管离去,但菊花依然在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美好。
“好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诗人渴望与友共饮明月,享受秋夜的静谧与清朗。这里的意象生动,既有饮酒的欢愉,又有晨霜的清新,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表达了对故乡美好风景的怀念,柳丝长垂,仿佛在召唤着心中深藏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清代诗人优雅而又细腻的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浓厚的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光”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A. 寒冷
B. 炎热
C. 舒适
D. 潮湿
“重理斋头旧锦囊”中,“锦囊”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书信或知识
C. 美食
D. 家庭
诗人想与谁一起享受明月?
A. 家人
B. 朋友
C. 自己
D. 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