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21:09
暝色城先到,人声野更稀。
山深难得月,水暗欲溅衣。
魑魅憎人过,虫沙得地飞。
迷途知未远,钟起唤君归。
黄昏时分,城市的阴影已先到,田野上人声变得稀少。
山中深处难得见月光,水面昏暗恐怕会溅湿衣衫。
妖怪厌恶人类的经过,虫沙则在地面飞舞。
迷途之中才知道离家并不远,钟声响起唤你回归。
陶元淳(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该诗创作于诗人归寺的途中,表达了他在黄昏时分的思考和情感。诗中体现了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归属的向往和对世事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归寺途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开篇的“暝色城先到”引入了诗的背景,描绘了城市在黄昏时的景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人与自然的声音渐行渐远。接下来的“山深难得月,水暗欲溅衣”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山中的月光难以照见,水面暗沉,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诗中“魑魅憎人过”一语,生动地表现了山中妖怪对人类的排斥,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虫沙得地飞”则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尽管周围有妖怪的存在,但虫子仍然在大地上飞舞,显示出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迷途知未远,钟起唤君归”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迷途的孤独感与归家的召唤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陶元淳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在黄昏归家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思念,透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深刻反思。
诗中“暝色”指的是:
A. 早晨的颜色
B. 黄昏的颜色
C. 正午的颜色
“山深难得月”意指:
A. 月亮总是可见
B. 在深山中看见月亮很难
C. 山中没有水
“钟起唤君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召唤回家的渴望
B. 对钟声的厌恶
C. 喜欢留在外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