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19:36
原文展示:
郐郑风诗在,今来溱洧间。
云生风后岭,日落大騩山。
俭俗皆陶穴,愚民不秉蕳。
最怜春麦短,地褊食尤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古代郑国的风雅诗篇依旧在,而如今我来到溱水和洧水之间。云彩在风吹后的山岭上升起,夕阳西下照在大騩山上。这里的风俗节俭,大家都住在窑洞里,愚蠢的百姓不识字。最让我心疼的是春天的麦子长得太短,土地狭窄,吃饭尤其困难。
注释:
- 郐郑:指古代的郑国,郑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
- 溱洧:溱水和洧水,古代的两条河流,位于今河南。
- 云生风后岭:意思是风吹过后,云彩在山岭上升起。
- 大騩山:指一座山名。
- 俭俗:指节俭的风俗。
- 陶穴:陶土制的窑洞,形容居住的简陋。
- 愚民不秉蕳:指普通百姓不懂得识字,不懂得读书。
- 春麦短:春天的麦子生长得短小,象征着农作物歉收。
- 地褊:土地狭小,形容贫瘠。
- 食尤艰:吃饭尤其困难,表达了生活的艰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阮元(1764-1849),字伯昇,号穷竖,晚号呜庐,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在道光年间担任过多项重要官职,致力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发展。
- 创作背景:阮元在诗中描绘了他所见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苦的关心,以及对古代文明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过密县》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阮元所见的乡村风貌,表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追思与现实生活的苦难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以“郐郑风诗在”提起古代文学,表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而“今来溱洧间”则引入了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而“俭俗皆陶穴”则揭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表现出贫困和简陋,进而引出对愚民的不满和对教育的渴望。最后,诗人以“最怜春麦短”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与无奈,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云、风、日落等意象表现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苦难形成对比。
- 社会意象:陶穴、愚民、春麦短等意象体现了贫穷和无知,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郐郑”指的是哪个国家?
- 诗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评价?
- 诗中提到的“春麦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农作物丰收
- B. 农作物歉收
- C. 农作物生长茂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
- 诗词对比:阮元的《过密县》与李白的《将进酒》在风格上截然不同,前者侧重于对现实的关怀,后者则表现豪放与乐观,二者均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状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阮元研究》
- 《诗经》及其影响
- 相关古典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