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07
君先鲁东家,门户照千古。
文章固应尔,须鬣余似处。
虽非蒙倛状,尚有历国苦。
诵书口澜翻,布谷杂杜宇。
十年困奔走,栉沐饱风雨。
吾道其非耶,野处岂兕虎。
灞陵闲老将,柏直口尚乳。
自君兄弟还,鼎立知有补。
蓬山耆旧散,故事谁删去。
来迎冯翊传,出饯会稽组。
吾犹及前辈,诗酒盛册府。
愿君唱此风,扬觯斯杜举。
你是鲁东的家族,世世代代辉煌。
你的文章自然应当如此,我虽然还不及你。
虽说不是像蒙恬那样的显赫,
但也有过历经国家风雨的苦涩。
我曾吟诵书籍,声如波涛翻涌,
布谷鸟鸣叫,夹杂着杜鹃的哀鸣。
十年来我奔波劳碌,
沐浴风雨,饱受磨难。
我想问这不是我的道路吗?
在乡野中又怎能如同猛兽般生存?
灞陵的闲人,柏树依旧直立,
你们兄弟归来,鼎足而立,必能相互扶持。
蓬山的老者们散去,
那往日的故事又有谁能删去?
来迎接冯翊的传说,
送别会稽的酒宴。
我仍然追随前辈,
在诗酒之中畅享盛宴。
愿你能继承这样的风范,
高举酒杯,与杜甫同歌。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此诗是苏轼在与朋友见面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许多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历史传承和个人奋斗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余昔在馆中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对鲁东家族的赞美,引出对友人和生活的思考。诗的开篇便提到“君先鲁东家,门户照千古”,展现了对友人家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接下来的几句,苏轼用“虽非蒙倛状,尚有历国苦”表达了自己虽不如名将显赫,却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充满了自省与感慨。这种感受在“十年困奔走,栉沐饱风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显示出他对人生艰辛的真实体验。
而“吾道其非耶,野处岂兕虎”则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质疑了世俗对成功的定义,强调了生存的艰难与不易。整首诗在叙述中不断回归到对友谊与人情的重视,最后以“愿君唱此风,扬觯斯杜举”寄予厚望,期待友人能够延续这种精神。
通过这首诗,苏轼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透过个人的经历,传达了对生命、友谊和历史的深思,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全诗围绕友谊、历史与个人经历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反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与对未来的期望。苏轼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与期盼,体现出他对诗酒人生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君先鲁东家”中的“君”指代谁?
诗中提到的“布谷”与“杜宇”分别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