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8:41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黄河的水流如同激射的箭般危险,谁还敢说可以用苇船航行呢?
坚冰上骑马渡河,波浪伏击沙流。
树木倒下摧毁了河岸,湍急的水流突然改变了洲岛的样貌。
凿龙在良辰时退去鲤鱼,涨水的季节牛群难以分辨。
万里之遥的河流如同通往汉朝的船只,千帆竞发驶向漕运之地。
不再唱着怨歌筑堤,旧日的通路难以再寻。
急流的滩涂伴随风声愈加响亮,河川的寒雾难以散去。
谁能穷尽大禹的足迹,空惹人想问张侯的故事。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俊逸,擅长散文、诗词,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对黄河水势的感慨,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和治理的思考。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一诗,构思独特,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美与险峻。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河水激流的描写,传达了黄河的危险和不可控性,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敬畏。接着,诗人用“坚冰驰马渡”和“伏浪卷沙流”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展现了黄河的壮观场景。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借助树木倒塌与水流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无能为力。而“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思。最后,诗人以“谈能穷禹迹”收尾,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的追思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形成了一种时间的对比与沉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河流的神秘与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忆,融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航苇游”是指什么?
“坚冰驰马渡”中的“坚冰”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张侯”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志向;而《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则更强调河流的力量与历史的沉重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