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时间: 2025-05-06 05:48:41

诗句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8:41

原文展示: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白话文翻译:

黄河的水流如同激射的箭般危险,谁还敢说可以用苇船航行呢?
坚冰上骑马渡河,波浪伏击沙流。
树木倒下摧毁了河岸,湍急的水流突然改变了洲岛的样貌。
凿龙在良辰时退去鲤鱼,涨水的季节牛群难以分辨。
万里之遥的河流如同通往汉朝的船只,千帆竞发驶向漕运之地。
不再唱着怨歌筑堤,旧日的通路难以再寻。
急流的滩涂伴随风声愈加响亮,河川的寒雾难以散去。
谁能穷尽大禹的足迹,空惹人想问张侯的故事。

注释:

  • 激箭险:形容河水湍急,像箭一样危险。
  • 航苇游:指用苇船在河上航行。
  • 坚冰驰马渡:在坚冰上骑马渡过,形容极端的环境。
  • 伏浪卷沙流:波浪卷起沙土,形容激烈的水流。
  • 凿龙:指龙舟,借指过河的船只。
  • 涨潦不分牛:涨水时牛与水流难以分辨。
  • 怨歌今罢筑:不再唱怨歌去筑堤。
  • 滩急风逾响:急流的滩涂伴随风声更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俊逸,擅长散文、诗词,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对黄河水势的感慨,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和治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一诗,构思独特,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美与险峻。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河水激流的描写,传达了黄河的危险和不可控性,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敬畏。接着,诗人用“坚冰驰马渡”和“伏浪卷沙流”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展现了黄河的壮观场景。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借助树木倒塌与水流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无能为力。而“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思。最后,诗人以“谈能穷禹迹”收尾,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的追思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形成了一种时间的对比与沉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河流的神秘与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描绘了黄河水流湍急的危险,质疑有人敢在此航行。
  2.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形象地表现了在极端环境下的渡河方式,强调河流的波动和不安定。
  3.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树木的倒落和水流的改变,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4.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自然的涨水使得鱼和牛都难以辨认,反映了自然的混乱。
  5.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描绘了河流的广阔与繁忙的水上交通。
  6.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不再唱怨歌,表明对过往的失落感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7.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形象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8.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对历史的追思,表达对伟大历史人物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水比作激箭,增强了危险感。
  • 拟人:水流和风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忆,融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河水:象征着生命与历史的流动。
  2. 坚冰:象征着困境和障碍。
  3. 树木:象征着生命和环境的变化。
  4. 滩涂: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测性。
  5. 大禹:象征着治理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航苇游”是指什么?

    • A. 用苇船航行
    • B. 用木船航行
    • C. 在河边散步
  2. “坚冰驰马渡”中的“坚冰”指的是什么?

    • A. 冰冷的水
    • B. 冰结的河面
    • C. 冰雪覆盖的山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张侯”是谁?

    • A. 大禹
    • B. 张扬
    • C. 张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志向;而《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则更强调河流的力量与历史的沉重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思。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河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宿贾性之市隐斋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 其三 泛海咏雾 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 送胡生之定远教谕任 感怀二十四首 浪淘沙 竹枝歌 其八 秋夕有感柬石末公 阮郎归  题画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老熊当道 别无二致 一天好事 舌字旁的字 牵心挂肠 骇恻 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倘或 霞堂 包含塍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簠簋之风 口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假妇戏 肉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