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浪淘沙》

时间: 2025-04-27 09:07:45

诗句

门外几多春,特地愁人,红英都作马蹄尘。

只有青青河畔草,一似相亲。

极目楚江滨,流水无津,野猿山鸟怨芳辰。

叫雨呼云昏复晓,天也伤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7:45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门外几多春,特地愁人,红英都作马蹄尘。
只有青青河畔草,一似相亲。
极目楚江滨,流水无津,野猿山鸟怨芳辰。
叫雨呼云昏复晓,天也伤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却让人感到愁苦。门外春色满园,然而满地的红花被尘土覆盖,显得无比凄凉。唯有那青青的河畔草,仿佛与我相互依偎。极目远眺楚江的岸边,流水似乎没有尽头,只有山里的猿猴和鸟儿在为这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它们呼唤着雨,期待着云彩的变化,似乎连天空也为此感到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愁人":使人愁苦的人,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 "红英":红色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马蹄尘":形容尘土飞扬,暗示春天的美丽被污染。
  • "青青河畔草":形容河边的青草,象征着生机与清新。
  • "极目楚江滨":极目远眺楚江的岸边。
  • "无津":无水流淌,象征着静止与无奈。
  • "怨芳辰":对美好时光的怨恨,表达对春天的惋惜。
  • "天也伤神":连天空都感到悲伤,增强了诗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常用来象征南方的美景。
  • "野猿山鸟":野猿和山鸟常被用作自然的象征,表现自然的生动和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65-1428),字伯温,号千秋,元代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的洞察力著称,是元代重要的文学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元代末期,正是社会动荡、民众苦难的时期,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对美好时光的惋惜。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随即转入愁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红花被尘土覆盖,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青青的河畔草则是唯一的慰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仿佛与诗人形成了默契的亲近。

随后,诗人极目远眺,感受到江水的无尽与静止,野猿和山鸟的哀鸣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惆怅的氛围。他们对美好时光的怨恨正是诗人心境的外化。最后,"天也伤神"一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外几多春,特地愁人":春天虽在门外,但诗人却生出愁苦,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 "红英都作马蹄尘":春花被尘土覆盖,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被现实所抹杀。
  • "只有青青河畔草,一似相亲":唯有河边的青草依旧生机勃勃,似乎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 "极目楚江滨,流水无津":眺望江边,流水似乎没有尽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 "野猿山鸟怨芳辰":野生的猿猴和鸟儿也在为春天的美好而感到惋惜,增强了自然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 "叫雨呼云昏复晓,天也伤神":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表现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红英都作马蹄尘”以生动的比喻表现春花的凋零。
  • 拟人:“天也伤神”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叫雨呼云”与“昏复晓”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红英":美好的事物。
  • "青青河畔草":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楚江":南方的美丽与宁静。
  • "野猿山鸟":自然的灵动与哀伤。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英都作马蹄尘”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哀伤
    • C. 无奈
  2. “青青河畔草”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
    • B. 死亡
    • C. 绝望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A. 直接叙述
    • B. 自然景象
    • C. 历史典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浪淘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但刘基更侧重于自然与心境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雨夜 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九 杭湖夜归 秋思 自诒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 杂题 舟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讲序 閠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巛字旁的字 包含瘦的成语 一年半载 抚临 包含胞的词语有哪些 征庸 欺人之论 举酒作乐 轻躤 声地 聊复尔尔 言行信果 玉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