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1
原文展示:
望行人
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
鹊鸣灯结无定期,镜里青云看成雪。
人生百岁难长保,天上孤鸾海中老。
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几时好。
一朝复一朝,一夕复一夕,
只恐君心念妾时,妾身已作山头石。
白话文翻译:
早上听到喜鹊的鸣叫,晚上看到灯下的花朵盛开。
喜鹊的鸣叫和花的盛开都是没有固定的时间,
镜子里映出的青云看上去像是白雪。
人生百年难以长久保全,天上的孤鸾和海中的老鱼一样孤独。
奔腾不息的河水不会向西流回,灼灼的秋花何时最美?
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
只怕你心里想着我时,我的身影早已化作山顶的石头。
注释:
- 乾鹊:指的是早晨的喜鹊,象征吉祥。
- 灯花结:灯下的花朵,暗示着夜晚的温馨与美好。
- 无定期:没有固定的时间,意味着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可预测的。
- 镜里青云:镜子中映出的青云,暗指虚幻的美景。
- 孤鸾:孤单的凤凰,象征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
- 滔滔逝水:奔流不息的河水,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
- 灼灼秋花:盛开的秋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典故解析:
- 孤鸾:古代诗词中常引喻孤独的爱情,寓意对伴侣的思念与渴望。
- 逝水:时间流逝的比喻,常用于表达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明显的忧国忧民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刘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爱情渺茫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望行人》通过对早晨鹊鸣与夜晚花开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之美,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反复提到的“无定期”与“滔滔逝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人生如梦,难以掌控。尤其是最后两句,写得极为动情,表达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爱情无常的无奈。诗中对孤独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整首诗在音乐性和意境上都极具感染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对比晨昏,生活的节奏感。
- 鹊鸣灯结无定期:强调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 镜里青云看成雪:虚幻中的美好,暗示梦境。
- 人生百岁难长保:人生短暂,感慨生命的无常。
- 天上孤鸾海中老:孤独的象征,传达对伴侣的思念。
- 滔滔逝水不回西:时间如水,不能逆流。
- 灼灼秋花几时好: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 一朝复一朝,一夕复一夕:重复的生活状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只恐君心念妾时:担忧对方的思念。
- 妾身已作山头石:自我感悟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里青云看成雪”,比喻虚幻与现实的对比。
- 拟人:鹊鸣与灯花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乾鹊:象征吉祥与希望。
- 灯花:象征温暖与美好时光。
- 青云:象征理想与虚幻。
- 孤鸾:象征孤独与渴望爱情的心情。
- 逝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秋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行人》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镜里青云”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美好
- B. 虚幻的美景
- C. 生活的烦恼
- D. 爱情的希望
-
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长恨歌》 白居易
- 《红楼梦诗词》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望行人》都表达了对家乡、爱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与单纯,而《望行人》则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深度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