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25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作者:苏轼 〔宋代〕
黄昏已作风翻絮,半夜犹惊月在沙。
照汴玉峰明佛刹,隔淮云海暗人家。
来牟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
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
分无纤手裁春胜,况有新诗点蜀酥。
醉里冰髭失缨络,梦回布被起廉隅。
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
明日南山春色动,不知谁佩紫微壶。
黄昏时分,风将柳絮吹得纷飞,半夜仍然被沙滩上的明月惊醒。
月光照耀着汴京的玉峰和明亮的佛教寺院,淮河那边的云海中却隐约传来人家的暗影。
来牟有信,迎接三白的节日,栀子花没有香气,散落了一地的六出雪花。
我想呼唤阿咸来守岁,但林间的乌鸦和马儿在喧哗争斗。
春天的美好难以分割,更何况还有新诗点缀蜀地的美味。
醉酒中冰髭失去缨络,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在被窝的安静角落。
你在旅途中,眼睫毛上结了寒霜,我也饥肠辘辘,在夜里自言自语。
明天南山春色将会动人,不知是谁佩戴着紫微壶。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本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章、钱二君的交流中,体现了他对时节变换与友谊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是一首描绘春景与人际情感的诗。诗句以黄昏、半夜的景象为引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的内心感受。开头的“黄昏已作风翻絮,半夜犹惊月在沙”勾勒出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风中的柳絮与月光相映成趣,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幽思绪。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诗人通过“明佛刹”、“暗人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世间的微妙与复杂。尤其是“来牟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一句,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生活的琐碎,流露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在情感的表达上,苏轼通过“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年末团圆的渴望。结尾部分“明日南山春色动,不知谁佩紫微壶”则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神秘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与人生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期待。
选择题:苏轼的《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薝卜”指的是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