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时间: 2025-04-26 04:51:59

诗句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

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59

原文展示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
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

白话文翻译

江面寒冷,晴空中似乎不曾察觉;远远地看见山顶的阳光。
朦胧的云雾笼罩着高峰,阳光在峭壁上晃荡。
忽然间,横云散去,翠绿的树木清晰可见。
行人把孤独的光芒收入怀中,飞鸟则在远方碧空中翱翔。
蛮荒之地,谁还有爱好?繁华美丽的地方又怎能适应?
难道没有隐居之士,潜心修炼以求精髓之道?
谁能随我游历此地,路途上却藏有豺虎的足迹。

注释

  • 江寒:江水寒冷。
  • 高峰:指高山。
  • 晃荡:摇曳不定。
  • 历历:清晰可见。
  • :汲取、吸引。
  • 蛮荒:指荒凉的地方。
  • 穠秀:繁华美丽的景象。
  • 隐士:隐居之人。
  • 精魄:修炼的精神与灵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才华横溢,诗词、散文、书信等多领域均有成就,是“宋词三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创作于苏轼的旅行途中,诗中对山水的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索,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宜宾地区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远山的美丽和行旅者的孤独。开篇以“江寒晴不知”引入,瞬间带出一种清冷的意境,似乎空气中弥漫着寒意,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冷峻。接着,远山的阳光和云雾的变幻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横云散去,阳光照射下的翠树历历可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苏轼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路有豺虎迹”,则是对自然和人生的警示,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危险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特有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寒晴不知:江水寒冷,晴天却似乎察觉不到。
  2. 远见山上日:远远地可以看见山顶的阳光。
  3. 朦胧含高峰:云雾朦胧,笼罩着高峰。
  4. 晃荡射峭壁:阳光在峭壁上摇曳不定。
  5. 横云忽飘散:横亘的云彩突然间散去。
  6. 翠树纷历历:翠绿的树木变得清晰可见。
  7. 行人挹孤光:行人汲取孤独的光芒。
  8. 飞鸟投远碧:飞鸟在远方的蓝天中飞翔。
  9. 蛮荒谁复爱:荒凉之地,谁会再爱它?
  10. 穠秀安可适:繁华美丽的地方又怎能适应?
  11. 岂无避世士:难道没有隐士在隐居?
  12. 高隐炼精魄:高人隐居修炼以求精髓。
  13. 谁能従之游:谁能陪我游历这里?
  14. 路有豺虎迹:路上却有豺虎的足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光”比喻人的孤独。
  • 拟人:如“横云忽飘散”,赋予云彩以动作。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高洁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哲理:在物质与精神之间,诗人选择了内心的宁静和隐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与坚定。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象征希望与光明。
  • 飞鸟:象征自由与逃避。
  • 豺虎:象征危险与挑战。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山与江的对立体现了人生的选择,光与飞鸟传达了内心的渴望,而豺虎则警示着生活的风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行人挹孤光”中的“挹”是什么意思?

    • A. 放弃
    • B. 汲取
    • C. 追求
    • D. 遇见
  3. 诗中提到的“豺虎”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美好
    • C. 危险
    •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反映了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展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情感和哲思,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与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和彬卿北湖 登东山寺 依紫崖韵和彬卿 题海会寺 题如镜山林清气集 和李源仲九日 和彬卿北湖 游胜会寺 哀京沪线旅客 阮受益所藏古砚篆文有羽阳千岁盖秦穆公宫瓦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字旁的字 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诬 势如水火 意乱心慌 霸陵伤别 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撞郎 女字旁的字 牒牍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头昏眼花 片字旁的字 龟文鸟迹 月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积岁累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