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月五日二首》

时间: 2025-05-22 03:02:47

诗句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月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怅。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02:47

原文展示

《七月五日二首》
作者:苏轼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月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怅。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夏末初秋时节的感慨。诗人因受到谤言而寻医问药,因害怕生病而不愿饮酒。在北窗下,萧条的环境中,漫长的白天没有人陪伴,显得十分孤独。今年天气炎热,草木也在酷热中受困。更何况我年事已高,独居一隅,气息如细丝般微弱。秋天即将到来,我的心情也有了些许欣喜,稻谷已经开始露出露珠。于是我继续低吟浅唱,往日的酒床上再添一笔。哪里去寻找新秋的气息呢?在北台上只见萧索。秋天还未到来多少时日,风月却已经显得清亮。云间高耸的翠色,林间的远景开始浮现。新枣渐渐可以剥皮,晚瓜也可以分享。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都透出凄凉的情绪。想着要及时享受快乐,白发却不肯放过我。

注释

  • 避谤:避开谤言。
  • 寻医:寻求医治。
  • 萧条:指环境的冷清、凄凉。
  • 气如缕: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力衰弱。
  • 秫稻:一种禾本科植物,常用于酿酒。
  • 微吟:轻声吟唱。
  • 西风送落日:西风带走了夕阳,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擅长词作和诗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而隐居的时期。诗中流露出他对于人生的感慨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诗歌鉴赏

《七月五日二首》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情感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开篇就以“避谤诗寻医”引入,表现出诗人因受谤而心怀不安,躲避世俗的眼光。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北窗下的孤独情景,长日无伴,显得无比萧索,生动呈现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中“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夏季的酷热,草木也在这炎热中感到窒息,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况我早衰人”则直接表露出诗人的自我感知,他感到时光对自己的侵蚀,年华的流逝使他更加感到无力。

即便如此,诗人仍然在“秋来有佳兴”中找到了些许安慰,稻谷的露珠暗示着丰收的希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此外,诗中对秋天的描绘,如“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充满了生机与美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思索,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面对衰老与孤独时,依然选择微吟低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是其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避谤诗寻医:因受到谤言,诗人寻求医治,反映出他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2. 畏病酒入务:害怕生病,因此不愿意再饮酒,表现出对健康的重视。
  3. 萧条北窗下:北窗下环境冷清,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4. 长日谁与度:漫长的白天没有人陪伴,突显孤独感。
  5. 今年苦炎热:今年的炎热天气让人感到心烦。
  6. 草木困薰煮:草木在酷热中也感到窒息,暗示自然的困境。
  7. 况我早衰人:自己年事已高,感到无力和衰老。
  8. 幽居气如缕:独居的生活让气息显得微弱,生命力不足。
  9. 秋来有佳兴:秋天即将到来,心情也有所愉悦。
  10. 秫稻已含露:稻谷开始露珠,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11. 还复此微吟:继续低吟浅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12. 往和糟床注:昔日的酒床上再添一笔,感慨对过往的追忆。
  13. 何处觅新秋:在北台上感到秋意萧索。
  14. 秋来未云几:秋天还未到多少时日,表达对时光的流逝。
  15. 风月已清亮:风月已显得清亮,暗示秋的气息。
  16. 云间耸孤翠:云间高耸的翠竹,表现自然的清新。
  17. 林表浮远涨:林外的远景逐渐浮现,增加了空间的开阔感。
  18. 新枣渐堪剥:新枣逐渐成熟,可以享用。
  19. 晚瓜犹可饷:晚瓜也可以分享,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20. 西风送落日:西风送走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21. 万窍含凄怅:万物都透出凄凉的情绪,暗示内心的忧伤。
  22. 念当急行乐:想着要及时享受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珍惜。
  23. 白发不汝放:白发却不肯放过自己,感慨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如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衰弱的状态。
  • 拟人:如“万窍含凄怅”,将自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坚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窗:象征孤独与冷清。
  • 炎热:代表生活的困境与压力。
  • 秋天:象征成熟与希望。
  • 云、林:自然的象征,传达宁静与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七月五日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感慨
    C. 生气
    答案:B

  2. 诗中“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A. 冬天的寒冷
    B. 夏天的酷热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B

  3. “白发不汝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内省与感慨,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 主题对比:苏轼的《七月五日二首》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涉及家庭与思念。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如梦令(春思) 山行 梅花十绝 齐天乐 其二 和楚客赋芦 春望 雁来红 除夜 次韵洪尉 次韵酬季兄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又字旁的字 州人 横刀 不依本分 包含谟的词语有哪些 印施 云洞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开豁 工字旁的字 包含螫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岔的词语有哪些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三撇旁的字 步步高升 装疯卖俏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