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7: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7:57:35
和陶杂诗十一首
苏轼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蓝乔(指蓝田的乔木)接近了道理,但他常常感到世间的压迫和狭隘。我向西而行,前往王屋山,却不曾踏上长安的街陌。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见过你,只有鸟道穿越太白山。曾与吴友远游,一同藏身于狭小的瓢中。潮阳被云海隔断,岁末时若能再见到朋友,便是伐薪生火,仿佛栖息在凤凰的居所。
苏轼,字子瞻,号和仲,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涵盖了豪放、婉约、哲理等多种风格,深受后世推崇。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心境孤独的岁月,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世事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蓝乔、王屋山等意象,展现了他对道理的探求与对繁华尘世的逃避。诗人在描绘自己行迹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尤其是“终日游荡于山水之间,宁愿与友共饮一瓢窄”的情感,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种高远与深邃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突显了苏轼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王屋山”象征什么?
诗中“伐薪供养火”是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