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6:13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却著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
我这恶业缠绕了我五十年,常常修习八棒和十三禅。
如今我穿上僧衣回到玉局,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五通大士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擅长诗、词、散文,其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常以生活感悟和哲理思考为主题,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生活中受到诸多磨难和困扰,在繁忙的事务中,借用对南华老师的提问来反思自己的修行和生活状态。诗中体现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开头一句“恶业相缠五十年”,表明他对自己过往所犯错误的自省与忏悔,体现了人对自我行为的深刻认识。接下来的“常行八棒十三禅”,则显示了他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坚持修行和思考的决心,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不易。而“却著衲衣归玉局”中,穿上僧衣回归理想境地的想象,透露出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最后一句“自疑身是五通仙”,则是对自我身份的质疑,反映了他在精神寻求中的迷茫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自我救赎的渴望,展现了苏轼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哲学思考与深邃的人生智慧。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自身行为及其后果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追求,以及在生活困境中的自我救赎意识。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坦诚剖析,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八棒”和“十三禅”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佛教的修行方法
C. 政治的斗争
D. 诗词的创作
诗中“自疑身是五通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怀疑与困惑
C. 欢快
D. 骄傲
诗中提到的“恶业”指的是什么?
A. 好事
B. 忍耐
C. 过去的错误
D. 修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