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8:49
望夫台 苏轼 〔宋代〕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在远处的山头,有一块孤零零的石头,像亭子一样矗立。江水弯弯绕绕,船只回头时,石头仿佛是一块屏风。可怜的是千古时光如同昨日,船只来来往往,永不停息。浩浩的长江奔向大海,纷纷的过客就像浮萍一样漂浮。谁能静静地等待山月升起,照耀那孤独的身影呢?
望夫台:传说中,古代女子在此台上望夫,象征着对离去丈夫的思念与期盼。此诗中则映射了诗人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其被贬期间,心情复杂,常常思考人生与时间的流逝。
《望夫台》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江河湖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孤石”与“远亭亭”,暗示了诗人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石头的稳固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内心的脆弱与渴望。接下来,诗人通过“船去船来自不停”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奔波,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困惑。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用江水奔腾和过客漂流的意象,突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仿佛人们都在如浮萍般漂泊,难以驻足。最后一句“谁能坐待山月出”,引导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追问谁能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定,等待那份如月光般的静谧与清明。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感怀,又有对人生的思索,表现出苏轼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石”象征什么?
诗中“船去船来自不停”反映了什么主题?
“浮萍”在诗中表示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