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时间: 2025-05-14 08:48:01

诗句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8:48:01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诗人: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白话文翻译:

在重重叠叠的书案旁,我悠闲地倚靠着身子,听着秋天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响起,似乎在梦中沉睡。
床下的月光透过窗户,带着一点寒霜,照耀着我的身影,枕边的琴声如同落在阶梯上的泉水轻轻流淌。
我在崎岖的世俗生活中,尝遍了人间百味,渐渐习惯了在这寂静的山中栖息。
唯有对农民的同情之心依旧存在,站起身来仰望天空,心中更加迷茫。

注释:

  • 百重堆案:重重叠叠的书桌,形容书籍和物品的繁杂。
  • :古代的床,指诗人休息的地方。
  • 床下雪霜:月光照在床下,像是寒霜般清冷。
  • 琴筑:琴声如同筑成的泉水,形容琴声流畅悦耳。
  • 悯农心:对农民的同情之心,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 云汉:天空,泛指浩瀚的天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涵盖了诗、词、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为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立秋之际,苏轼在灵隐寺暂住,心境平和,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心中感慨,表达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诗歌鉴赏: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声音、寒冷的月光和琴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首句“百重堆案掣身闲”,描绘了诗人身处书案堆积的环境中,虽然四周繁杂,但内心却是悠闲的,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诗中的“床下雪霜侵户月”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落,似乎带着秋天的寒意。这里的“雪霜”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紧接着,琴声如泉水般流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随后的两句“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体验,他在世事的起伏中尝遍了人间的百味,渐渐习惯了孤独的山居生活,体现出一种淡然与成熟。

最后两句“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惋惜,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的情怀。诗人在面对浩瀚天空时感到茫然,也反映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重堆案掣身闲:身处书案堆积的环境,虽繁杂却感到悠闲自在。
  2. 一叶秋声对榻眠:秋声如同一片落叶般轻柔,伴随入眠。
  3. 床下雪霜侵户月:月光透过窗户,带着寒霜的气息。
  4. 枕中琴筑落阶泉:琴声流淌如泉水,寓意情感的流动。
  5. 崎岖世味尝应遍: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尝遍了世间的味道。
  6. 寂寞山栖老渐便:逐渐习惯了孤独的山中生活。
  7. 惟有悯农心尚在:对农民的同情之心依然存在。
  8. 起瞻云汉更茫然:站起来仰望天空,心中更感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泉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床下雪霜”与“枕中琴筑”,构成对比。
  • 拟人:秋声和琴声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纷扰的淡泊与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变迁。
  • 月光: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琴声: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艺术的寄托。
  • 农民:象征着社会底层的辛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环境是: A. 繁华的城市
    B. 重重的书案
    C. 宁静的田园
    D. 旷野的风声

  2. 诗中提到的“悯农心”主要表达了: A. 对富人生活的羡慕
    B. 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C. 对自身处境的抱怨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起瞻云汉”表达了诗人的: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宇宙的崇拜
    C. 对人生的绝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了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苏轼更关注人情世故,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十离诗。鹰离鞲 十离诗。马离厩 江亭饯别(一作宴饯,一作江亭宴)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江月楼 春望 其四 春望 其三 春望 其二 十离诗 笔离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乙字旁的字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鳏寡茕独 黑厮 舒吭一鸣 施恩不望报 卓然不群 包含现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夹七夹八 信口胡诌 荒土 龙跃凤鸣 革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