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3: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07:39
原文展示: 颖叔出使临洮,轼与穆父仲至同饯之,各赋诗一篇,以今我来思为韵,致遄归之意,轼得我字。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琐。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我欲歌杕杜,杨柳方婀娜。边风事首虏,所得盖幺麽。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
白话文翻译: 颖叔出使临洮,轼和穆父仲一同送别,大家各自作了一首诗,以“今我来思”为韵,表达对他归来的思念。西方的将领还在宿营,论到军事,似乎比不上我。若没有深入的计划,慢慢带着我也无妨。承明(指明主)正需要你,文字如火焰般璀璨。虽然我自荐了几次,最终却未能成行。正坐在这里高兴地谈论军事,临近老年却又忙于边疆琐事。新诗在谈笑中出,朋友们却因困境而烦恼。我想唱杕杜,杨柳正婀娜多姿。边风在与敌人交锋,所得的又是什么呢?愿意为鲁连写信,一箭射向聊城的竹笛。阴德在于不杀人,结草来报答魏公的恩情。
注释:
诗词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送别的场景中,融合了苏轼对边疆事务的关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人的不舍。开篇即交代了送别的背景,紧接着通过对军事、文学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诗中提及的“西方犹宿师”,暗示了当时的军事形势,而“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则流露出诗人对个人前途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透出深沉的思考,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送别的情感,也感知到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展示了苏轼对友人的祝福、对时代的反思以及对个人追求的无奈,整体情感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